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65 頁
不只是一場旅行!田園風光、農特產、休閒活動 休閒農業在全球發酵
鹹澀海風沾黏太平洋的暖意迎面而來,越過稜線吹進濃淡不一的樹林,而後順著溝渠進入田野,由人們拾起這大自然施予的恩惠,孕育出桌上的一碗碗鮮美,伴隨滿足的笑顏,呼嚕吞下。臺灣如此多樣的美,透過休閒農業的轉譯,得以更溫潤的呈現給不同受眾,有效促成生產與消費兩端的串連,雖帶起了農產的直接銷售,但同時也帶來不同的課題。
國產薏仁「紅」在哪? 一窺國產原料的潛力及優勢
臺灣薏苡產業發展至今,已有許多研發團隊及廠商業者投入品種改良與產品開發,民眾重視健康養生的觀念亦帶動產業發展。藉由穀物研討會等交流活動的辦理,也串起研發端與業界的合作契機,以生產技術為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技轉「穀物之機能性萃取物生產技術」予會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會昌),進而促成國產紅薏仁機能相關產品開發,共同為國產紅薏仁的研發寫下新的一頁。
難逃代謝症候群魔爪?讓薏仁保護您 薏仁機能性成分有助調整腸道菌相
薏仁除了作為滋補的食物,在中國傳統也用於治療發炎症狀、疣、神經痛和腫瘤疾病,其含有多樣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醣體、薏苡素(coixol)、薏仁酯和多酚類。多項研究表示,薏仁具有抗發炎活性、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及其他效用。筆者團隊使用國產紅薏仁為原料,對其預防及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功效進行研究,期望未來紅薏仁能做出有別於市面上的護肝保健產品,打進健康食品市場。
三個月後一樣好喝! 冷泡茶的未來進行式
近年來,市面上越來越常看到「冷泡茶」或「冷萃茶」的產品,雖然好喝但保存期限很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製茶技術課助理研究員邱喬嵩把高靜水壓(High Pressure Processing,HPP)冷加工技術應用在此,以達到快速萃取及低溫減菌的效益。
化綠竹為黑鑽石!竹炭達人林建勳挖掘竹林更多可能性
林建勳腦筋停不下來,笑說自己總是在想些「貧惰步」,花了20年功夫,把沒有價值的竹材,變成了一片可賣40元的淨化竹碳,也為臺灣竹業找到了新的生機。
善用竹林防備水害 不再讓竹林成為代罪羔羊
竹林在日本被視為有防備水害的效果,在臺灣卻多半被認為不利水土保持。2004年艾利颱風將2,000萬立方公尺的泥沙沖進石門水庫,讓桃園縣近百萬居民半個月無水可用,新聞中出現大片的崩塌竹林,被視為災害的元兇。其實,集中型豪雨和人為破壞山坡地基腳才是主因。「竹子留在坍塌現場,是因為地下莖拉在一起,樹木都被沖到海裡。你說哪個好?眼見不一定為憑。」身兼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育林組研究員、中華林學會理事及社團法人臺灣環境綠化協會理事的陳財輝博士說。
把黃金變綠金!綠色畜牧實現多贏目標 隆盛畜牧場的斜槓轉型記
說到養豬場,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現代化的臺灣養豬業不但能提供健康美味的豬肉,還能創造綠金發電,甚至有跨足碳交易市場的多元潛能。橫跨廢棄物處理、再生能源、有機農業三方領域,豬農已撕下製造汙染的標籤,蛻變為照顧環境的新興要角。
全臺屠宰場邁步HACCP規範 提升食安拚外銷,欣樂食品異軍突起
1997年臺灣爆發口蹄疫,昔日豬肉大量外銷日本的盛況一夕消失,養豬產業轉以國內市場為主,整體產業大幅衰退,連帶中下游的屠宰場也難與國際接軌。如今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Hazard Analysis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認證,已是各國食品管理政策的共同基準,為能與國際接軌,農委會自2020年12月15日公告「屠宰場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實施及驗證作業要點」,正式推動屠宰場HACCP驗證制度,加速輔導屠宰場轉型。至2021年底預計可完成8家屠宰場驗證,臺灣屠宰場正式宣告跨入肉品衛生的HACCP時代。
豬舍智慧化厚植競爭力 從配種、生產到育成,看豬農輕鬆養出健康豬
放眼丹麥、荷蘭等全球養豬先進大國,養豬企業普遍應用自動化設備、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監控平臺等前瞻技術資源,讓畜養成本與效益最佳化,其智慧養豬經驗,始終是臺灣養豬產業借鏡的指標。為迎頭趕上世界級的養豬水準,政府推動「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投入34.81億元輔導全臺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實地走訪位於彰化的世平畜牧場與苗栗的全順畜牧場,了解兩位中生代豬農投入轉型的努力和成果,藉由導入多種科技設備和趨近標準化作業,而有了客觀數據可加以分析驗證整體的飼養管理方法,不僅提升產能,也讓畜牧業人力短缺的問題獲得解方。
中華農藥協會 健全農藥產業的幕後推手
農藥使用和風險管理,一直都是現代農業大面積生產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各種農產品的第一線守護者,然而,如何精準、安全、有效率地使用農藥,健全整體產業,進而確保消費市場的信任,這大哉問橫跨了產、官、學、研等各專業領域,為此,1992年,中華農藥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應運而生,協助產業搭建對內、對外的溝通橋梁,讓農藥如西藥產業一樣受到應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