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甘情願被石虎收買 三種給付拉近關係,上架家樂福助攻銷售

石虎

中寮人逐漸與以往神秘莫測的石虎搭起友善連結。圖為農友張鴻濱在農園蓄水池撿到的石虎「小池」正在特生中心進行野放訓練。(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文/楊雋珩 攝影/黃毛

石虎被列為保育等級最高的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曾在臺灣低海拔地區廣泛分布,近年則僅在苗栗、臺中、南投可發現穩定族群。其中,長期研究石虎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形容,在南投縣中寮鄉範圍內生活的石虎比較「好命」,「這個區域救回來的石虎多,追蹤的個體也比較長命。」原因何在? 從2014年開始推廣的「友善石虎農作標章」與2019年起試辦的「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功不可沒。

林育秀與莊書翔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
林育秀(右)與莊書翔(左)一起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兩人手中分別拿著彩色版與黑白版的圖示。

談保育首重棲地支持 獎勵金與標章雙管齊下

「石虎是一個與人類比鄰而居的物種,主要生存範圍就在人類頻繁利用的淺山。面臨的威脅,包含因人為開發、開路導致的棲地喪失和破碎化、車禍致死、被野狗攻擊,以及因為偷吃民眾的雞而被放獸鋏、毒餌傷害。」因此林育秀強調,在石虎主要棲地也是民眾私有地的情況下,討論石虎保育的關鍵,就是凝聚在地居民與相關農事行為對於石虎的支持力量。

對此,特生中心、南投縣政府與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起,在中寮鄉試辦「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納入友善農地、自主通報和巡護監測三個完整給付面向,加上更早上線的友善石虎農作標章制度,希望在兼顧農友生計、農產品質和生態保育的基礎上,提供生產者一步步邁向友善農耕的多重誘因。

給付方案的友善農地部分與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的規範內容相近。前者是農友只要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和獸鋏,農產品符合農藥安全檢出範圍,且參加4小時農事技術課程,便可依耕作面積計算,每公頃農地核發2萬元獎勵金。

後者則是明列4項農友須遵守的田區耕作原則,即不得使用除草劑且除草高度不能低於30公分、不能放置危害野生動物的資材例如獸鋏與鳥網、田區為開放式空間及不能放養犬貓等動物。除此之外,負責推動友善標章的莊書翔說明,標章分為彩色版與黑白版兩種,可申請彩色版的農地,須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可申請黑白版者,則仍屬於慣行農法,但具備安全用藥概念並取得產銷履歷。

石虎屍體
石虎面臨的生存挑戰,不只是農地或雞舍擺放的獸鋏,獵人用於捕捉山豬的套索也是致命陷阱。圖為左後腳誤中套索的石虎屍體。(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留草高度三十公分 幫到石虎更幫到農民

為何除草行為與石虎的存續相關?

林育秀解釋,石虎是食物鏈中的頂層掠食者,食物來源從小昆蟲到最主要的老鼠,非常多元,而老鼠維生需要草生地,「所以基於石虎,我們本來就強調要有草,希望農友減少使用除草劑或至少改為割草。」但此舉違背大多數農友的習慣,更認為留草30公分,就是沒割草,容易招人閒話「懶惰」。

艱難的推廣過程,直到一位柳丁農友張鴻濱的回饋才出現轉機。林育秀分享,「有一天張大哥忽然對我說:『育秀,真的很謝謝你們,自從我開始留草,你看現在已經2個月沒下雨,我的柳丁樹葉子都還沒捲起來,不像去年要去找水源灌溉。』聽他這樣講,我們真的很驚訝,他是第一個願意照做的人,而且他真的發現,這個30公分不只是出於對石虎的喜好而留,更大大幫上他的農事。」

因為選擇留草,張鴻濱不再需要雇工割草、省下上看百萬元的成本,且提升了土壤保持溼度、溫度的功能,當其他農友的果園因乾旱導致生產量下降,他的減產幅度很低。種種正面效益,逐漸吸引其他農友效仿,也讓非農業專業的研究團隊振奮,保育與農業確實可以密切結合。

友善石虎的香蕉園 自動相機監測
友善石虎的香蕉園,割草高度保留至少30公分也配合架設自動相機監測。統計近年數據,中寮鄉農地拍到石虎的比例高達4成。

偷雞通報替石虎綁樁 撕去傳統汙名化標籤

除了友善農地,生態給付方案第二部分的自主通報,主要針對雞舍,並分成兩階段獎勵。第一階段,只要發現疑似石虎入侵雞舍,主動通報就先發3,000元,第二階段若配合架設自動相機監測,3個月內確定拍到石虎,再核發1萬元。林育秀提到,「以前很多人不喜歡石虎,最大原因就是會把牠和偷雞完全連結,嚴重程度讓石虎過去已經明顯被汙名化。」

如今藉由給付方案,特生中心逐一協助民眾釐清,有些危害其實非石虎造成,而是野化後獵捕能力強的流浪貓、食蟹獴等所為。假如真的拍到就是石虎,他們也會提供農民圍網素材、指導架設技巧,優化雞舍的防範措施,避免人與石虎再有直接衝突。

此外,透過追蹤在雞舍被捉到通報後上了項圈的石虎個體,研究團隊也更能主動守護石虎。比如目前追蹤中的兩隻石虎「永哥」和「盛哥」,分析牠們活動的點位可知,當一間雞舍做好防護後,牠們便會轉往其他雞舍覓食,而如果被侵擾的雞舍主人還不知道可以通報,林育秀便會主動前往詢問與輔導,讓兩隻石虎協助更多農友賺取獎勵金,而非因為持續偷吃雞,讓雞舍主人受不了而招來殺身之禍。「所以某個程度上,這個方案就像是幫石虎在地方『買票』,這群雞舍農友座落在牠的棲地內,變成扮演『樁腳』的角色。」林育秀打趣地說。

老人共餐基金有著落 視石虎為在地一分子

不只直接連結生產者,第三部分的巡護監測給付,也擴大石虎保育行動的參與族群。相較過去社區林業計畫同樣鼓勵社區成立巡守隊,林育秀提到,生態給付方案的申請門檻相對較低、僅強調須是立案組織,加上表格化申請書簡單易填,社區投入的意願自然提高。

以2021年為例,中寮鄉共有9個社區成立友善石虎巡守隊,定期執行棲地巡護工作,包含第一個以廟宇為單位申請的「永盛宮」,曾通報發現兩隻石虎危害鄉親的雞舍,「永哥」和「盛哥」因此得名。且有的社區將巡護獎勵金,用作社區的老人共餐基金,「等於從動物身上賺取的獎勵金,又回饋給在地長輩」,形成良善的循環。

生態給付驅使中寮人真正看見石虎的存在,也因為認識而慢慢興起認同。林育秀說,許多農友知道自家農地有拍到石虎後,有時驚訝程度甚至高於他們,也開始會有人關心拿著器材、正在追蹤石虎的研究員:你今天是在追永哥還是盛哥?讓他們欣慰,「現在大家至少會認為石虎原本就在這裡,我們就是與牠住在一起。」

家樂福做強力後盾 農友留下三代香蕉園

2020年特生中心、林務局與家樂福,攜手將中寮鄉農友生產、貼有友善石虎認證標章的農產品例如山蕉、柳丁,上架家樂福全國門市,讓大通路的影響力,成為推廣友善石虎農作的強力後盾。對消費者來說,這些生態農產品的可信度更高;對投入友善農耕的小農來說,也解決了過去苦無通路、難以整合行銷的痛點,使收入變得更加穩定。

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蘇小真分享,近年家樂福積極倡議從餐桌到農場的食物轉型運動,推出石虎標章產品初期更是「賠錢也要做」,目的就是希望落實量販企業的社會責任,讓共好、永續的精神真正走入大家的生活,「因為當家樂福能保證收購,同時引導消費者了解商品背後的生態意義,大家就會更有意願支持生產者轉型。」

家樂福友善石虎農作香蕉
有家樂福通路相挺,友善石虎農作的農友更能安心生產。(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好比供應石虎柳丁給家樂福的張鴻濱,因為近年正嘗試減少冬季防治的農藥用量,導致他採收的部分柳丁,外皮容易呈現花白一片、賣相不佳。他感恩,幸虧有特生中心為他加持石虎柳丁的亮點和多了家樂福的管道幫忙銷售,「否則農民從事友善農作,東西卻沒人要,或比別人賣的還便宜,農民終究做不下去。」

柳丁農張鴻濱
投入農藥減量讓張鴻濱的柳丁就像石虎一樣外皮花花的,卻依舊美味。

另一對鄭征榕、洪淑姬夫妻與石虎的緣分也很深。幾年前,有感香蕉的市場波動價格太大,身為家族第三代香蕉農的鄭征榕開始在自家農場轉作其他雜項作物和養雞,卻發現自家放養的雞日漸短少,才通報特生中心並開始配合架設相機。結果他們不僅連續3年都拍到石虎,更被友善石虎標章打動,從原本單純投入有機農法經營,變成成功通過有機驗證的農友。

洪淑姬說,「我們不是為了驗證才做有機,是先做了有機,經營的環境引來石虎,才有了動力去申請有機驗證」,進而得到上架家樂福的機會。特別的路徑,讓兩人有感而發,「如果只是為了賺錢,那人跟石虎就是敵對關係,但我們的感覺是石虎在帶領我們,那就是互相。」瘦小卻滋味豐富的石虎山蕉,讓他們找到繼續傳承香蕉園的生機,擄獲了包含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在內等食客的心,也成就一片讓石虎平安成長的家。

香蕉農鄭征榕與洪淑姬
鄭征榕與洪淑姬感謝友善石虎標章幫助他們打出知名度,更有信心要繼續顧好品質與環境。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