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晟 莊芳華
焦點
從筆耕到農耕 種樹詩人的綠野壯志 鄉土詩人吳晟、散文家莊芳華的植樹原點

文學與農業,一個天真爛漫、一個務實勤樸,看似兩條平行線,卻在吳晟與莊芳華身上融會成耀眼的交點。隨著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熱映所颳起的旋風,吹向了農業詩人投入社會運動的起點,源自於對家鄉土地的一片赤誠。

石虎
封面故事
心甘情願被石虎收買 三種給付拉近關係,上架家樂福助攻銷售

其中,長期研究石虎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形容,在南投縣中寮鄉範圍內生活的石虎比較「好命」,「這個區域救回來的石虎多,追蹤的個體也比較長命。」原因何在?
從2014年開始推廣的「友善石虎農作標章」與2019年起試辦的「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功不可沒。

新聞
水田滿滿雜草有何解?施行友善耕作,放養滿江紅固氮又能除雜草

為推展友善農耕實務,同時緩解因禁用部份除草劑而衍生的雜草管理壓力,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農改場)積極推廣水田放養滿江紅以控制雜草,田區每分地放養50~65公斤滿江紅種原,只需經過20~30天即可佈滿水面,除有效抑制水田雜草的生長,更可提供下一期水稻50%的氮肥來源,一舉數得。

新聞
重視跨域專業合作,生物農藥應用盼促進法規彈性、政策補助,加速推廣於慣行農民

走進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生物藥劑大樓,一間又一間的實驗室正繁忙地進行菌株培養、蟲體實驗、防治效果試驗等工作,農委會在2017年9月推出的「10年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半」政策,這項政策促使產官學界積極投入生物農藥研發與生產,加速生物農藥商品化。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帶孩子體驗農業生活,高雄一日農夫夏令營開跑

最令小朋友開心的暑假已經到來,該如何為孩子安排一些能親近大自然,又富含教育意義的活動,是多數家長們規劃暑假行程時,相當傷腦筋的一件事!

新聞
有機/友善促進政策的觀察與提問

農委會日前發布了《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透過經費挹注的大幅增加(去年2.7億→今年12.94億),盼能在今年底前達到有機+友善耕作面積10,000公頃的政策目標。

新聞
從種苗到採收,都「蔥」明管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4月26日到三星地區農會及宜蘭市農會辦理「健康管理齊用心,產地做起更安心」講習會,讓農友從種苗到採收都可「蔥」明管理,吸引眾多蔥農到場參加。

新聞
友善農耕兼顧生態與地景,生態米博覽會開跑!

水稻田是全臺陸地最大面積的濕地環境,生態相豐富,但因農藥與化肥汙染,許多物種已瀕臨絕種。為了推廣友善環境耕作,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農委會林務局、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企劃首屆「生態米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