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滿滿雜草有何解?施行友善耕作,放養滿江紅固氮又能除雜草

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為推展友善農耕實務,同時緩解因禁用部份除草劑而衍生的雜草管理壓力,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農改場)積極推廣水田放養滿江紅以控制雜草,田區每分地放養50~65公斤滿江紅種原,只需經過20~30天即可佈滿水面,除有效抑制水田雜草的生長,更可提供下一期水稻50%的氮肥來源,一舉數得。

滿江紅應用於抑制水稻田雜草。

臺中農改場場長林學詩表示,滿江紅為水生蕨類且與藍綠菌共生,具固氮功能,可放養於水稻或水芋等水田抑制雜草。建議農友可先行去除田區福壽螺後,採分散方式放養滿江紅;如遇強風等環境,則可於田區平放竹竿稍作區隔,避免滿江紅因風勢聚集田區一隅而影響生長。只要氣候條件合宜,放養20~30天後,滿江紅即可佈滿田區並發揮有效抑制雜草生長。

同時,臺中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曾宥綋也指出,在管理良好的狀態下,每分地滿江紅的鮮重可達5公噸,若當成綠肥耕犁入田,則可釋放出7.5公斤的氮素,約等於施用130公斤菜籽粕,足以供應下一期水稻生長所需氮肥的50%,兼具提高土壤肥力、豐富農村景觀及生態之功能。

當冬季溫度降低時,滿江紅將會由綠轉紅。

除此之外,水稻或水芋等作物,於曬田期或接近收穫期會暫停田區供水,此時會導致滿江紅因缺水而死亡。臺中農改場表示,農民可先擇一水田或水池,作為滿江紅繁殖區以保留種原,若無大面積水田或水池可供保種,亦可採塑膠桶等容器,只需於桶底填充20公分土壤,並維持10~20公分水深,同時適度提供過磷酸鈣及氯化鉀等肥料以利種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