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除草機

農夫化身鋼鐵人 穿戴式省力機具讓肌肉不再頂扣扣

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臺灣總人口數到2065年可能降至1,601~1,880萬人,務農人口亦將循此趨勢持續降低。從事農業機械研究與推廣40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邱銀珍感嘆:「1996年以前到雲林縣褒忠鄉訪視農村工作,工頭隨便一招,找個三五百人都沒問題。最近兩年再到褒忠鄉,工頭說現在能找到50個就謝天謝地。我跟他講再過兩年,恐怕只剩下你自己1個。為什麼?因為做農實在太勞累了。」道破臺灣農業人口高齡化與嚴重缺工問題!

稻子

智農領航精準產銷 臺灣米變精品,種稻也能成為科技新貴

2016年某一天的傍晚,位於臺中市霧峰區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的電話突然響起,稻作研究室主持人賴明信順手拿起話筒,電話那端傳來熟悉聲音:「賴明信嗎?我是所長。麻煩你在明天早上8點以前,提供1張稻作生產力4.0規畫簡報給農業工程組……」,講完電話之後,賴明信腦中一片空白。「我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生產力4.0!」回想起5年前的情境,賴明信到現在還是很難相信,那通讓他聽得「霧煞煞」的電話,竟然成為智慧農業「稻作領航產業技術研發與應用」計畫的開端,引領臺灣稻米邁向精準產銷新紀元。

有機甜豌豆

深耕有機驗證知識 進修課程培育臺灣有機職人

2019年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及其子法正式施行,為臺灣有機農產品驗證體制帶來多元新氣象。為使有機農產品及加工品推展到消費市場或國際通路時,能兼顧有機完整性及優良品質,強化有機農產品在加工、分裝、流通階段有更明確而嚴謹的規範,是重要的面向之一。為了引導有機農產品經營者了解這些革新,有機驗證基準明定:「應指定特定製程管理人員,該人員應每年接受至少四小時或每三年接受至少十二小時有機產品相關操作訓練,並由該人員負責主要製程之管理業務,且驗證稽核時,該人員應全程參與。」為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指導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建構有機產品相關課程訓練藍圖,邀集有機農產品認證、驗證及食品衛生安全等領域專家設計專業課程,並透過培訓種子講師、線上實體授課及學員回饋互動等方式,使有機農產品相關人員不受國際間COVID-19疫情影響,持續精進學習。

乳牛

臺灣需要什麼樣的畜牧業?精準畜牧飼養的機會與省思

這幾年由於COVID-19衝擊,加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及運輸,全球性糧食安全及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畜牧業如何提高生產兼顧動物健康福祉、環境友善、降低碳足跡,生產價格合理、品質優良、符合食品安全的動物性產品,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精準畜牧飼養(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PLF)在畜牧產業各項科技持續進步,許多公司提供各種省工、有效率,並兼顧動物福祉等飼養方案,使得全球使用精準畜牧飼養的比例逐年增加。過去4年,臺灣畜牧業在政府的經費挹注下,也積極朝向智慧化及精準化發展,如今,臺灣畜牧業真的「精準」、「智慧」了嗎?目前所面臨的挑戰又是什麼呢?

稻田

研發打底,應用搭橋 智慧農業共創農民幸福路

過去大家都認為農業的感覺就是傳統、缺乏想像的產業,如今政府持續推動智慧農業,還有產學研協力研發與推廣,吸引很多科技公司開始跨領域、跨產業投入,將科技延伸到農業場域。除此之外,目前有很多農企業或農民,也逐步在生產管理階段導入智慧化,以前很難想像農民會在田邊裝設相關感測器,現在知道智慧化管理能夠幫助生產優化,很多農田都開始有了新氣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科技處研究發展科技正游舒婷說明,智農計畫從2017年執行到現在,造成的最大改變就是讓「智慧農業」這個名詞變得很普遍!

柑橘落果

不再怕低溫突襲 預防柑橘寒害、提升果園耐寒力的管理策略

柑橘是芸香科亞熱帶常綠果樹,為果樹中的大家族,目前臺灣主要栽培種類除椪柑、柳橙、文旦、桶柑及檸檬外,茂谷柑、萊姆、明尼桔柚、帝王柑及砂糖橘等栽培面積也逐漸增加。柑橘原生地主要分布於亞洲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部分種類對於低溫較為敏感。近年來氣候變遷,全球氣溫上升,極端低溫發生頻率亦隨之增加,例如2016年霸王寒流襲捲全臺,造成臺灣北部低海拔山區出現冰霰或降雪,使桶柑果實出現嚴重寒害;2018年年初,低溫伴隨降雨,導致尚未採收的椪柑與海梨柑表皮褐化、凹陷及腐爛等。對柑橘而言,寒害預防措施是不可忽略的種植管理策略。

茶園

茶園的抗旱管理術 茶改場架設「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助農民精準管理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導致臺灣天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與程度加劇,重要的嗜好性作物——茶樹也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整理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於1999年~2019年期間,茶樹發生次數最多的天然災害種類為颱風,自2011年後乾旱發生次數則有增加的趨勢(劉秋芳與邱垂豐,2021)。

海金沙

海金沙的部落,奇美草藥學

奇美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秀姑巒溪沿岸,整個部落的範圍有40平方公里,和蘭嶼一樣大,人口少,大約有500位居民。早期因為交通不便利,奇美部落接觸外來文化的時間較晚,卻也因此保留完整的年齡階級制度、捕魚祭、草藥的採集等阿美族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古老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從聖山經過一次又一次遷徙來到此地時,發現這個地方長滿了海金沙,於是便把這裡命名為「kiwit」,即現今「奇美」部落的諧音。

採青蔥

三大絕招抵禦氣候變遷 青蔥栽培管理策略助你「蔥」破逆境

2021年8月,西南氣流挾帶豐沛水氣襲擊臺灣中南部,短短10日內雨量達2,427毫米,幾乎是臺灣一整年的年平均雨量,造成嚴重農損,其中青蔥產地價格每公斤飆破200元,讓民眾深刻感受到極端氣候的威力。

為因應極端天氣帶來的管理難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投入研究,針對青蔥建立一套高品質、抗逆境之青蔥栽培管理方法,不僅可提升青蔥品質,還可減少病害發生與產量損失,就算蔥田淹水也不怕。

水稻耐熱篩選圃

「多重逆境篩選設施平台」模擬未來氣候,提升育種效率

颱風、暴雨、乾旱等極端氣候日趨頻繁地發生,衝擊國內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為分析作物在不同環境壓力下的生長變化、篩選出具抗逆境基因品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農試所)建置「水稻耐熱篩選圃」和「多重逆境篩選設施平台」,透過科學試驗了解溫度、溼度、強風等環境因子對於作物性狀和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加速選拔、育種出更適應未來氣候形態的超級作物種原,期望藉由作物防災學前端的基礎研究,幫助產業即早建立預防措施,降低減產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