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淨零2040達標有影無 淨零排放辦公室的超級任務

山景

國際推動淨零排放,除了保護大規模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推動永續且高效率的混農林業,農業中有更多範疇能加入淨零排放的行列。(攝影/林清華)

文/段雅馨 人物攝影/李文揚

農業近幾年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甚鉅,更顯農業淨零、紓緩氣候暖化與變遷的重要,事實上,農業是各部門中擁有「極佳淨零體質」的潛力新星。淨零排放辦公室的任務,就是透過部門內協調及跨部門溝通,逐一統合資源並實現目標,讓農業的淨零天賦替自己,也替整個環境貢獻力量。

去年(2021年)9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正式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以下簡稱淨零排放辦公室),由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莊老達兼任執行長,宣示農業部門在2040年要完成淨零排放目標,在「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四大主軸下更清楚列出19項策略、59項措施,即刻啟動淨零行動。

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莊老達
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由農委會企劃處處長莊老達兼任,希望讓農民對如何執行淨零不再陌生。

固碳方式不只森林 農業潛藏數多「淨零潛力股」

一提到淨零排放,對於能夠大規模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過實際上,農業範疇裡還有相當多的淨零「潛力股」,等著被更多農民朋友熟悉與利用。

莊老達用「收支平衡」的概念解釋,達成淨零的其中一個途徑,是從目前碳排較多的農業活動去「減少支出」,其中又可以分為「燃料燃燒」和「非燃料燃燒」兩類。「燃料燃燒」包含了用油用電,減少用油、電量(像是將傳統割草機換成電動割草機)就是一個普遍例子。而種植水稻排放甲烷、施用肥料產生氧化亞氮、禽畜糞和動物腸胃醱酵排放甲烷等,則是屬於「非燃料燃燒」。具體作法例如透過改變飼料配方紓緩動物腸胃醱酵、禽畜糞做沼氣發電、改用有機肥料與合理化施肥,來降低碳排放量。

不過,減碳減到一定程度就會達到極限,水稻不可能不種植,禽畜還是會排放氣體。那要怎麼打平這些「必要支出」?就得靠「固碳」來幫忙。

土壤中的有機質,有一半都是碳,若是提高有機質,等於增加了土壤抓碳的能力。而要怎麼提高有機質?將竹子、果樹枝等剩餘資材做成生物炭!

莊老達解釋,1公斤的生物炭可以固2公斤的二氧化碳,其好處是無論微生物或風吹雨淋都不易分解,並且不同的剩餘資材都可以是它的製作材料。草生栽培也是土壤固碳的另一方式。海洋中也可以製作「海草床」,等於在海裡造林,吸收二氧化碳;而海藻不僅可供人類食用,還能製作成動物飼料,可說是一舉數得。

草生栽培
農業方法固碳常可一舉數得,草生栽培也是土壤固碳的另一方式,同時還能適氧、固氮、護土、保水,更增加在地生態多樣性。(攝影/張家瑋)

碳匯增加額外收入 為小農量身打造交易方式

根據2021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19年臺灣森林碳匯總數量約為2,144萬噸,整體農業部門的碳排量只有636萬噸,折抵下來,其實農業早就「已經淨零」,而且是「負碳」。那麼,為什麼還要持續推動呢?莊老達解釋,以大環境來看,減緩氣候變遷是每個人的責任,從另一個角度切入,農業部門擁有雄厚的碳匯實力,也就是說,可以將農業部門減碳及碳匯的量,轉換成碳權,提供給有需要的其他部門、公司企業,進而增加農業與農民的額外收入。

莊老達解釋,目前交易使用的「碳權」得透過方法學演算,並由第三方驗證後,才可取得碳權,進而進行交易。國內主責碳權的機關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環保署將碳權分為兩類,一類是「環評增量抵換」,在土地開發時使用;另一類「抵換專案」更具體,當公司企業的排碳需求超過其被限制的量時,就能透過此制度購買不足、缺少的分量來抵換。

目前淨零排放辦公室規畫,若是本身事業體較大的農家,會由輔導團隊協助如何撰寫申請書,如此一來,農家就有專屬自己的碳權;而臺灣以小農為大宗,另一個方式則是由農委會、縣市政府或農民團體等整合向環保署提出方案,方案通過後邀請農家一起加入,小農就不用怕因為量小而享受不到碳權收入。

針對小農部分,莊老達以換購電動割草機為例,進一步說明另一種方式,「我們去計算1臺燃油割草機換成電動割草機可以有多少碳權,再換算成新臺幣,我們就補助農民差不多、甚至更多的金額讓你去換購。假設1臺電動割草機1萬5,000元,我們可能就補助你5,000元。這樣農民就不用等到碳權核發交易後才可以拿到錢。」

淨零示範場域建立 農民效仿執行可依循

農業淨零固然好處多多,然而具體究竟要如何執行,是目前首要該讓農民朋友了解的重點之一。農委會目前計畫在不同地區、產業類別建立「淨零示範場域」,「目前減碳或固碳的技術其實我們幾乎都已經有了,只是說,怎麼把這些不同技術組裝起來,用在一個地區或一個農場裡面而已。」莊老達說,這正是淨零示範場域的成立宗旨。

例如畜牧場,可以在畜舍上蓋太陽能、種綠電,豬隻的排泄物拿去做沼氣發電,發電後的沼渣、沼液可以澆灌狼尾草,1年可收成4、5次的狼尾草一方面生長快、固碳多,可以給豬、牛食用,也可以用沼氣或綠電烘乾後,再拿去做太空包種菇。

「狼尾草太空包吸收了蕈菇裡面的多醣體,這種物質在保健方面也有研究指出有幫助,這樣使用後的太空包又可以再去開發成飼料配方、飼料添加物或是保健產品,你看,這樣又多出好多用途!」莊老達滔滔不絕地分享「循環」這個核心概念如何替農家與農業加值再加值。

狼尾草
豬隻排泄物做沼氣發電後的沼液澆灌狼尾草,既能用狼尾草固碳,又能再提供豬隻食用,或是拿去做太空包種菇,循環減碳真環保。(圖片提供/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

除了單一農場可以做循環、淨零之外,地區性的產業更是示範場域的重點。像是雲林古坑,該地方盛產綠竹筍,綠竹筍生長速度快,大約每3年就要替換一次,而汰除下來的「筍母」透過裂解技術,就能形成上述提到的「生物炭」。

另外,嘉義東石興盛養蚵業,蚵仔取出後,蚵殼經常堆成一堆不知該如何處理。其實蚵仔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3),「比二氧化碳(CO2)又多了一個氧,也代表固碳。」莊老達笑著說,不僅如此,拿去做飼料、清潔劑等又多了一個用途。「大自然本來就有很多方式幫我們固碳了,只是我們怎麼好好利用這些碳,不要讓它再跑回去。」

蚵殼
養蚵除了賣蚵仔也能固碳,蚵殼還能做飼料和清潔劑,真正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攝影/王士豪)

積極且具體 農業淨零達標非空談

世界各國陸續宣布推動淨零排放,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農業部門的達標時程更提出比世界各國早10年,莊老達說,「客觀來看,其實我們農業部門比其他部會更積極,而且十分具體。」

由淨零排放辦公室擔綱統籌角色,統一農業部門內各領域的節奏,踏出紮實且穩固的步伐;淨零示範場域建立,農民朋友們對於如何執行淨零再也不必感到陌生;再加上碳權與碳匯機制正逐漸建立,農家不僅提升自身效能、幫助減緩受氣候變遷波及,還可以在務農之餘增加額外收入。相信2040年農業淨零排放,將會為產業帶來驚艷美麗的蛻變成果。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