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110 頁
用女性視野走的重建路,要當文化裡的野百合
車行由屏東縣霧臺鄉一路蜿蜒下行至群山環繞下的大武部落,這裡的族名是Labuwan,一個深山中的魯凱族部落。
三代女力共同經營,群策群力打造優質糧倉
有句話說「一間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但臺南市後壁區有間米廠卻是橫跨三代好幾個女人共同經營出來的,它就是當年幫崑濱伯碾製臺農71號冠軍米,2017年又以「禾雁米」拿下「精饌米獎」臺灣好米組冠軍的芳榮米廠。
地方農會裡的女性角色轉變,女力也是苦力!
「什麼?要採訪我們?農村女力?我們不是女力啦,每個都是苦力!不要來啦,有什麼好寫,大家不是都在做一樣的事嗎?我們沒有什麼不一樣,不用特地來啦!都依總幹事指示,要問就問總幹事。」
女性總幹事不讓鬚眉,西港「胡麻嫂」深植人心
傳統上,各地農會的總幹事以男性居多,目前在臺南市裡共有 32 個基層農會,其中就有 12 個女性總幹事,西港區農會也是其中之一。一路從基層走過來,除了完整的資歷、充實的能力歷練,能讓同仁們心服口服之外,女性總幹事在農會裡的優勢是什麼?細心、親和力還是韌性?
今日農業如何順應極端氣候?「作物溫度逆境模擬試驗平臺」體驗危機,篩選抗逆種原
臺灣於2016 年初受寒流影響,臺北、 高雄分別持續長達 62、32 小時 10°C 以下的低溫,造成臺灣農損高達 42 億 3,086 萬元。臺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當西 伯利亞極地冷氣團南下時,造成氣溫劇降, 稱為寒流或寒潮。每年 12 月~次年 3 月都 可能發生寒流,其中以1月出現頻率最高。
資源開發,轉為生態調節 「生態系統服務」導入農業,檢視永續資源庫存
氣候變遷日益嚴峻,受自然因素直接影響的農業首當其衝。「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連結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其較廣泛被使用的分類方式包含支持服務、供給服 務、調節服務及文化服務,可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良好社會關係、生活所需物資等。
未來氣候情境模擬, 考驗農業韌性
近年因為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導致氣 候異常狀況層出不窮,對於備受自 然氣候條件控制的農業造成極大衝擊。
當「經驗法則」遇見「忽冷忽熱」- 氣候不可逆,提升農業調勢力
極端氣候發生頻仍,近年天災農損屢 創新高,從過往 7、80 億元,2016 年一舉飆到 355 億元。霸王級寒流、炎熱 盛夏、破紀錄雨量……,未來極端氣候可 能成為常態
農業缺工主因?產業不是關鍵, 勞動人口減少才是隱憂 推動數位服務加乘農業,不只是短期替代方案
每到了季節性農忙期,可從媒體看到 農村「千歲團」出動,或是聽聞哪些 農業生產地區缺乏工人幫忙採收,這種情境的報導越來越多
客座總編輯 – 盧虎生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
美國康乃爾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 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行 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處長等職,研 究專長為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農藝 學、氣候變遷、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