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109 頁
產銷履歷不只是農產品標章,更是農場管理與集團經營工具
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的用意,在消費端是為了讓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流向及相關產銷資訊皆公開、透明、可追溯追蹤;其依循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
直面通路與消費者需求,共同為安全農產品把關
近年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也喚起消費者重視,因此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逐漸被注重,透過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即可追溯追蹤產銷流程。
產銷履歷驗證不是考證照,評估農場管理風險為主軸
取得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須通過第三方驗證,稽核與採樣是必經程序,還得額外付費,更是令農民備感壓力。驗證本身代表什麼意義?對農民是否有幫助?
從國際貿易農產品驗證趨勢,談全球良好農業規範重要性
觀察全球主要生鮮農產品消費市場,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北半球;若以東、西半球來看,則以東半球為主;而北、東半球主要消費市場,就位於亞洲。
臺灣農業失落的環節?放眼社會需求,強化冷鏈為遲早一步
當臺灣農產品販售通路逐漸從農產品批發市場、販運商等傳統通路,而轉移至量販店、超市等大型實體通路及電子商務通路,產地到餐桌間的分工日趨精細,為了確保各端點作業流程維持產品品質,每個環節都有保鮮需求
採後才是戰場! 完善冷鏈確保農產品品質
維持農產品品質是一場場速度戰,就從採收的瞬間開戰。採後處理技術及運輸作業是冷鏈前端的關鍵環節,小農藉由簡易的田間採後處理,就能讓農產品鮮度更持久
臺灣農產品尚青! 穩定品質維繫外銷版圖
同時具備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的臺灣,擁有富饒的自然環境,得以孕育出種類多樣的作物。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站〈貿易統計表〉,2017年臺灣農產品出口總值約美金49億8千萬元,主要出口國家以鄰近的中國為最高,約占20.7%
標準化冷鏈運輸,「冷」、「穩」缺一不可
自從2005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風起雲湧,在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美金28.8億元投入大潤發(RT-mart)、歐尚(Auchan)為主的中國「線下實體賣場」體系
林下經濟走出不一樣的路,靠山吃山也能永續經營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
客座總編輯—以里山精神推動林下經濟,探討保育與開發的共處模式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
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社區林業、生態旅遊、里山倡議。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中心主持人、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董事。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組技正、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森林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系主任、林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