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全球清真產業盛會直擊: 2018年馬來西亞國際清真展—馬來西亞穆斯林市場進入障礙低,臺灣年出口成長達2成

馬來西亞是臺灣的重要貿易夥伴,在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的進出口貿易總值排名僅次於新加坡,相較於印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穆斯林市場進入障礙也最低。

清真認證:穆斯林市場的敲門磚:宗教禁忌?各國差異?一次掌握大原則

新南向政策是臺灣目前最受重視的經貿戰略之一,新南向18國中,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與巴基斯坦皆屬穆斯林國家,即便印度僅有15%穆斯林,換算成將近2億人口也甚為可觀。

客座總編輯—馬超彥:認識新商機,背後的文化

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副理事長
馬超彥

印度維達巴以滴灌抗旱,轉型有效水管理示範區

位於印度中部的馬哈拉什特拉邦維達巴(Vidarbha,Maharashtra)西區,2014年因為嚴重乾旱導致農民無法收成,短短50天內即有42位農民因為無力償還龐大農業貸款而選擇自殺,自此成為舉世聞名的「農民自殺國」。

摸透田間微氣候,看透天公伯仔微表情

《阿龜微氣候》(AgriWeather)發源於開源社群,由一群科學家、工程師和各領域貢獻者組成,基於物聯網架構進行智慧農業的應用,整合軟硬體及資料科學,致力於微氣候資料分析。

雲端巡田水,i-Water讓掌水工更輕鬆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如何有效控制、利用水資源將是一門重要的課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在2017年正式提出《農業尚愛水(i-Water),智慧管理田水》計畫

節能翻轉汙名,低環保產業微革命—養殖不抽地下水,畜牧廢水零排放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各項用水統計資料庫,2003~2013平均每年約127.7億公噸的農業用水中,養殖用水與畜牧用水分別約14.14億公噸(11.1%)、0.94億公噸(0.74%),雖然占比不高,但在水資源日漸稀缺的今日,養殖業與畜牧業該如何節水,也是亟需思考的課題。

轉型管路灌溉,非灌區擺脫看天田—省水省能只是基本,連帶省工提升生物安全指數

來到距離桃園市鬧區不到10公里的桃園市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3班,一棟棟散布在田野間的白色溫室映入眼簾,這裡是供應北臺灣蔬菜的重要基地,第3班種植面積將近30公頃,百分之百都是設施栽培,避免蔬菜受到惡劣天候影響。

農業水資源調配策略,關係臺灣產業平衡發展—循環設計優先,朝向生態性綠色設施

人體70%由水組成,水是生命之源,更是農業經濟命脈,如果問農民租地最重要的考量是什麼?十之八九會先問那塊地有沒有水源。

灌區水情不穩,節水栽培緩解休耕衝擊—供水調節搭配精準灌溉,抗旱也兼顧水源涵養

從數據面來看,灌溉用水雖占大宗,卻具有地下水補注等多項公益機能,然而每當水情吃緊,水田便往往首當其衝而面臨休耕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