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違逆,人自助 站穩農損困境——農業保險分散經營風險

臺灣在2015年開賣農業保險,並持續擴大保險品項,2019年也已開發出香蕉農業保險。(攝影/謝佩穎)

文/楊盛安

截至2019年10月的統計資料,已開發銷售16種品項保險,包含農作物、養殖水產、家禽禽流感及農業設施,合計23張保單,未來將持續開發新品項保單,擴大保障範圍,並鼓勵農民參與以提高保險覆蓋率,協助降低農業經營風險。

農業形態多元,開發各類型保單

農業保險保單設計開發,著重官方、農漁會系統提供產銷和災損數據,讓產險公司能做風險評估;接著召集專家會議,讓產險公司掌握保險標的作物生長特性,同時辦理農民座談會,藉著聆聽農民意見,開發符合農民實質需要的保單。

目前農業保險的保單,形態相當多元,包含「收入保障型」、「勘損型」、「政府連結型」、「天氣指數型」以及「產量指數型」等五種。收入保障型理賠標準,是依據有公信力的批發市場價格和地區產量決定理賠標準,例如:釋迦和香蕉。勘損型是派員實地查勘損害程度,例如:梨、農業設施以及香蕉植株。政府連結型是農民如獲現金救助或者撲殺補償即予理賠,如:梨、芒果、雞鴨鵝。天氣指數型是達到氣象條件補償即予理賠,像是氣溫低於10度且持續10小時以上、降雨量連續五日累積600毫米以上。產量指數型是農民實際收穫量低於當地保證收穫量即予理賠,例如:水稻、芒果及鳳梨。鑑於同一農作物在不同地區生長,面臨天候威脅各有不同,農委會已協調產險公司開發不同類型保單,像是目前已有部分保單,可依據農民種植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保費負擔等條件去選擇。農民參與農業保險從2015年89人、2016年175人、2017年快速成長至4,898人、2018年破萬,高達1萬2,117人、截至2019年10月底已有1萬7,898人。投保面積、投保金額、投保率等也每年成長,而這種成果,是政府運用保費補助等為誘因,再配合農會網頁加強宣導所促成。

帶動保險意識,政府持續提供保費補助

為了有效提高農民參與農業保險的意願,政府除了保費補助,也會運用農業金融相關政策工具去帶動,像是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就是一種。(攝影/劉人傑)

韓寶珠指出遇到天災農損時,農漁民習慣接受現金救助,購買保險去分散經營風險的觀念尚不足,其次農業保險費率高於一般商業產險,農漁民收入相對弱勢,這些因素都拉低了農民投保意願。農金局對此提出兩大相應措施,希望從減低農民經濟負擔下手,提高參與農業保險的意願,包括「保費補貼」以及「運用農業金融相關政策工具」。

農業保險宣傳手冊,列舉目前產險公司開辦的保險品項,農 民也可以到農金局官網專區、農漁會以及 產險公司進行諮詢。(攝影/劉人傑)

為了驅動農民參與農業保險的意願,政府持續提供保費補助,減輕農漁民負擔。以水稻保單為例,扣除農委會補助二分之一保費,地方政府視財政狀況再提供部分補助,提高農民投保意願。此外農民可視其經濟能力,選擇不同之投保比例,如水稻保險農委會提供保費補助50%,農民可自行負擔保費10~50%,農民最低僅需自付10%保費,即可獲得60%保障。至於用農業金融相關政策工具,去提升農業保險投保率,則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專案農貸協助」,只要農民通過相關的溫網室設施補助計畫審查,就可納入「輔導農糧業經營貸款」對象;同時,部分申請提高貸款額度案件,則要求借款人投保相關農業保險,如興建花卉、菇蕈溫網室設施或禽舍等貸款。第二「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協助」,當農漁民遭受農業天然災害損失時,公告辦理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提供農漁民復耕、復養、復建所需貸款,目前貸款利率為年息0.79%,貸款額度依農林漁牧各生產品項分別規定,貸款期限多為五至十年。第三「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協助」,提供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之保證手續費減半計收優惠方案;對於專案農貸借款人有投保與其經營項目對應之農業保險,於投保農業保險期間,該專案農貸保證手續費打八折優惠。

圖為菊之鄉上將梨,為一種平地高接梨。高接梨為一種高經濟價值的水果,2015年臺灣首開辦農業保險,就是以高接梨為品項。(攝影/陳偉民)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19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