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98 頁
養鵝有祕訣!集產學研經歷於一身 盧金鎮靠3招防疫禽流感
104年高病原禽流感在臺灣大爆發,養鵝產業遭受重創,幾乎滅頂,少有鵝場能在這場風暴中置身於外,不過前嘉義大學教授盧金鎮所經營的鵝場就是這少數例子之一,設立以來沒有任何鵝隻發病、確診;今(109)年武漢肺炎疫情襲捲全球,臺灣養鵝產業也於4月24日由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為營運困難,將辦理紓困,盧金鎮還是一如以往進養新鵝,有信心面對後疫情時代的發展。
【舊城慢遊】從風城老菜市 感受玩味時代與濃縮的光陰
走訪各城市,幾乎都有那麼一個老菜市,供應人們張羅日常所需,隨著歲月積累層疊,也收納了地方的記憶與風華,新竹自然也不例外。座落於熱鬧的市區,東門市場自西元1900年創建,一路從氣氛洋化的日治時期,到如今眼前的繁華街市,百年之間從繁盛、沉寂再振興。透過東門市場,看見了濃縮的光陰與再平凡不過的在地日常。
端午習俗知多少?「天中五瑞」以物剋物 讚嘆先人智慧/林育安
今天是端午節,這不僅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也是華人4大節日之一。適逢佳節,除了吃粽子外,很多人也會買些菖蒲、艾草之類的植物懸掛於家門旁,不過許多人仍對這些習俗一知半解,在此就來談談端午節習俗的由來。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疫情啟示錄:水果產地如何突破重圍?市場過度集中分散風險勢在必行
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並迅速蔓延全球。臺灣雖然成功控制疫情,但隨著全球陸續祭出邊境管制、封城封路等措施,消費需求緊縮、貿易運輸受阻,重創以中國市場為水果外銷主力的臺灣。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守下一城的水果之戰!補助運費拉住外銷線 宣傳促銷迸出新市場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在各國紛紛限制進出口貿易以控制疫情的狀況之下,臺灣農業外銷受到不少影響,所幸這一波影響並未持續太久,農政單位以新行銷手法宣傳,才發現有些外銷水果在國內市場還是很買單,再加上封城禁令鬆綁,水果產量都順利消化。因疫情而生的「農產貿易戰」,水果算是成功守住一城,然而為什麼水果能夠打出漂亮的一戰呢?運費補助、鼓勵加工,還有新闢內需市場是三大利器。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多元前景、含苞待放 花卉產業再升級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衝擊臺灣農業,其中花卉產業影響最深。花卉因並非民生必需品,即便再怎麼色彩斑斕、冠豔群芳,對於花卉,大家依然了解甚少。疫情雖給予花卉產業不小的衝擊,卻也給了大眾一個認識花卉的契機,也使得產業有思考未來發展的空間。
食農教育在身邊!從一顆端午節粽子 淺談臺灣在地好食材
5月即將進入端午節,傳統在端午節前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包粽子,現今民眾可更便利,直接購買包好的粽子。不論是自己包的粽子或是買現成的,這些食材是臺灣哪些地區的農民辛勤耕耘生產?粽子裡包的食材該如何挑選?都攸關著我們的飲食與健康。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維持外銷地位、拓展用花管道 疫情下看見溫柔也堅毅的花卉產業
臺灣花卉產業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受到不少衝擊,比起可以冷凍或加工的蔬果,具有即時性且無法加工的花卉,在疫情下挑戰更顯得嚴峻。不過危機也能化為轉機,仰賴外銷的品項在出口策略上能重新調整腳步,內需的花卉過往多用於大型活動或祭祀典禮,如今也多了其他推廣、用花的可能。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系列報導
你已經習慣出門戴口罩、隨時洗手噴酒精了嗎?2020年全球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迄今已延續五個多月,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原本穩定的全球農食供應鏈,更因各國陸續祭出邊境管制、封城斷航等措施,面臨前所未見的衝擊。中國武漢率先封城,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陸續「封閉式管理」,外銷市場以中國為主的臺灣鳳梨釋迦、金鑽鳳梨,立刻面臨銷售危機;在日本市占高達九成的臺灣文心蘭,不僅承受國際運輸成本大增的壓力,還同時面臨日本宣布「緊急事態宣言」,消費緊縮的挑戰。農糧產業「內外交困」,但是山不轉路轉,除了幫助農民渡過難關,此時此刻,也正是改善產業體質,開拓新通路的契機。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政府領頭出擊!開拓農糧新通路 疫情對臺灣農糧產業的衝擊及政府紓困振興措施
2020年初全世界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迄今已延續五個多月,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採取人流管制與國境封閉等措施,改變一般民眾的生活方式,公共活動受到限制而大幅減少,引發終端消費陡降、失業人數攀升及消費市場萎靡的恐慌,對農糧產業也造成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