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守下一城的水果之戰!補助運費拉住外銷線 宣傳促銷迸出新市場

水果是首波受疫情衝擊的農產品項。(攝影/段雅馨)

文/段雅馨 攝影/楊為仁 審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在各國紛紛限制進出口貿易以控制疫情的狀況之下,臺灣農業外銷受到不少影響,例如鳳梨釋迦因今年1月底中國封城,外銷之路一度受阻;而國內方面,民眾減少外出避免群聚,整體市場的買氣也低迷不少。

所幸這一波影響並未持續太久,農政單位以新行銷手法宣傳,才發現有些外銷水果在國內市場還是很買單,再加上封城禁令鬆綁,水果產量都順利消化。因疫情而生的「農產貿易戰」,水果算是成功守住一城,然而為什麼水果能夠打出漂亮的一戰呢?運費補助、鼓勵加工,還有新闢內需市場是三大利器。

鳳梨釋迦、鳳梨打頭陣 意外打開內銷新市場「鳳梨釋迦」及「鳳梨」是第一波受到疫情影響的水果。根據農糧署統計,國內釋迦的總種植面積約5,500公頃,年產量為5萬6,250公噸,其中大目釋迦和鳳梨釋迦是兩大種植品種,大目釋迦的種植面積約2,760公頃,而外銷主力鳳梨釋迦則是約2,800公頃。至於鳳梨,全臺種植面積約1萬1,675公頃,年產量有43萬1,084公噸,九成內銷一成外銷,而外銷中高達九成輸往中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作物生產組副組長黃瑞呈表示,去年(2019)12月疫情尚未爆發前,鳳梨釋迦的外銷就已開始接洽,雖然中間因中國封城通路一度受阻,不過封城解除後仍然順利出口至中國,再加上其他國內促銷方案,鳳梨釋迦在產量與價格皆守下一城。截至4月底為止,鳳梨釋迦的出口貿易量是1萬92公噸,去年1月至4月底的數字為1萬100公噸,「少了一點點,不過還是維持差不多的量。」黃瑞呈說,「如果疫情趨緩的話,水果出口的情況應該會恢復得更快。」

鳳梨釋迦是臺灣水果外銷主力之一。(攝影/江淑雯)

而以供應內需市場為主的鳳梨,黃瑞呈也表示目前供需維持平衡。以金鑽鳳梨來說,從近期的拍賣價格來看,大多維持在每公斤22塊到24塊之間,與去年同期的數字對照,「其實也差不多在這個區間。」黃瑞呈說明目前價格都還在合理的範圍內。在外銷方面,截至5月中旬也已達3萬3,000噸,黃瑞呈表示,「照目前情況看來,鳳梨都還在掌握之中。」

補助運費 送臺灣鮮果出口

水果外銷需求量並無減少,唯一的阻礙就是運輸成本提高,農委會在海運費和空運費皆祭出補助,協助水果外銷出口。在海運方面,農委會提供6~12元不等的運費補助,而空運的話,補助費用則是30~100元不等。

臺東地區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表示,鳳梨釋迦的產季在11月到隔年的4月,剛好在疫情爆發的期間,首當其衝。當地的鳳梨釋迦95%是外銷,在外銷中高達九成是輸往中國,1月底的封城確實讓產地很緊張,「原本農友是打算不採收的,因為收了也沒辦法到需要的人手上。」雖然外銷需求量仍然在,但運輸成本拉高,對農友來說實在不符成本。

臺東地區在農委會與地方政府分別補助每公斤6元與3元,總共9元的運費後,終於把鳳梨釋迦銷出去。特別的是,這次也意外打開內需市場,李建通說明,今年鳳梨釋迦產量約7,000噸,過去95%的外銷量下降至80%,約有1,000噸的鳳梨釋迦轉往內需,「主委上購物臺賣鳳梨釋迦之後,確實有很多來買。」李建通說。

鳳梨釋迦適合做鮮果食用不適合加工,而正值產季的鳳梨則多了加工這一項去化管道。黃瑞呈舉例,鳳梨乾、鳳梨冰棒、鳳梨飲品等都是方便製成的加工產品,為了鼓勵加工,農糧署也提供加工處理費每公斤3元及集運費每公斤2元的補助。

位於屏東孫家農場的金鑽鳳梨主要外銷到中國,每年也有約150噸的鳳梨送往加工廠。孫家農場主席孫國樑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加工量翻倍來到300噸,不過加工廠獲得政府每公斤5元(處理費每公斤3元、集運費每公斤2元)的補助,也順利協助處理掉增量的鳳梨。

金鑽鳳梨無論外銷或國人自己食用,都深受市場青睞。

金鑽鳳梨挺過鮮果出口的關卡,然而下一步的考驗是如何銷售加工品。孫國樑表示,製成的果乾可以存放八個月,有足夠的時間賣出去,不過短時間加工產品大增,日後要如何銷售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以孫家農場的鳳梨果乾來說,因為生產成本比一般果乾高,末端售價也相對昂貴,國內消費恐無法支撐,目前正與新加坡、澳洲與歐洲各國接觸,然而要開發國外市場仍舊回到運輸成本的問題,他建議政府可以針對運費部分提供協助。

總體來說,無論是外銷或是內需市場,鮮果部分透過運費補助及國內宣傳促銷,產量都能順利消化掉,惟有價格較差。即將進入產季的芒果和荔枝也在5月26日首次包機輸往日本,預計至6月底止,每週二、三將持續有臺灣水果直航日本;另一方面,加工品在未來的銷售也值得「超前部署」。

裝籃等待處理的鳳梨。

【本單元與農糧署合作製作●企劃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