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多元前景、含苞待放 花卉產業再升級

民眾於臺北花市選購品項繁多的花卉。

文/段雅馨 攝影/李文揚 審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衝擊臺灣農業,其中花卉產業影響最深。花卉因並非民生必需品,即便再怎麼色彩斑斕、冠豔群芳,對於花卉,大家依然了解甚少。疫情雖給予花卉產業不小的衝擊,卻也給了大眾一個認識花卉的契機,也使得產業有思考未來發展的空間。

臺北花卉拍賣市場(簡稱臺北花市)每日平均拍賣數量達4,000件,占了國內約45%的交易量,是全臺六個花市當中最大的一個。疫情期間,國內用花需求量驟降,消化依然不減的供應量為首要任務,開發新通路是下一個計畫,而培養國人在祭祀、季節及活動之外的新用花習慣,是花卉產業再升級的長遠目標。

臺北花卉拍賣市場企劃室副主任洪子傑。

大小活動紛紛取消 花卉內需量急萎縮

擁有全臺將近五成花卉交易量的臺北花市,可說是提供國內花卉的心臟。臺北花市經手品項以百合、玫瑰、菊花、火鶴、洋桔梗及康乃馨這些大宗花卉為主,不過基本上,只要花農有申請臺北花市的供應代碼並供貨到花市,任何種類的花卉,花市都會替它找到合適的承銷人。

臺北花卉拍賣市場企劃室副主任洪子傑說,國內在尚未有拍賣市場之前,花農都是直接和花商接觸,這種模式對花農來說較無保障,「花農不知道實際賣了多少量和價格,有時候花商也會少給花農利潤。」在拍賣市場建立之後,公開公正透明化的交易模式,使得花農能夠真正知道賣了多少錢,對花商來說,也可以獲取更多花卉資訊,採購的選擇性也更加多元。

擔任中間平臺的臺北花市,每一筆交易從承銷人(花商)與供應人(花農)身上各收取1.85%的管理費用,也就是說,一筆100元的交易臺北花市收取到3.7元,這次疫情大幅影響花價,臺北花市的交易額也跟著下滑了兩成。「正常來說,我們每個月交易金額可以到大概4,500萬元甚至以上,從2月分開始,現只剩下3,500萬元。」洪子傑補充說明,由於花卉種植早在半前就已計畫性決定好,疫情突襲,花卉產量仍一樣沒有變,「供貨量大於需求量的情況下,花價自然就跟著下跌。」

洪子傑說明,國內需求量主要來自祭祀、節日及活動用花,一些飯店也會採購花卉裝點室內,大大小小的花藝班也是購買花卉的對象之一。疫情一爆發,無論祭祀慶典或是一般大型活動紛紛延期取消,「很多飯店都倒了,不要說開幕,大家能維持住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來的用花需求?」

而由於3月分國內武漢肺炎案34例與案39例在插花班認識,國人對於花藝班也戒慎恐懼,「當時我們就自主停掉花市裡面十幾個課程班次,社區鄰里間的花藝教學也都暫時停擺,」「以一個班20到25個學員來算,50個班次算下來那就是1,000多個人不買花了,這都沒算全臺各地的其他花藝班喔。」

火鶴除了常見的紅色之外,也有綠色、紫色、白色等顏色。 

不是不用花,是民眾太少接觸到花

雖然疫情重創花卉產業,洪子傑卻認為,危機其實也就是轉機。過往國內用花需求集中在祭祀、節日或是活動等,這些需求都具有特殊時間性。商業用花因為活動停擺而萎縮在所難免,然而民生用花若過度仰賴祭祀與特定節日,洪子傑語重心長地說:「這會是一個很大的隱憂。」他說明,祭祀的習慣慢慢在改變、減少,如果我們不培養出新的用花習慣,現在可能衝擊感覺不明顯,但20、30年後這一部分的需求量就會漸漸消失,到時候國內花卉很可能就沒有人買。

因此,「積極培養國人用花習慣」是消化花卉產量之餘更重要的任務。例如,農糧署與臺北花市合作的「玻璃屋花卉展示活動」在士林官邸、大安森林公園及臺北花博公園這些戶外景點放置玻璃屋,屋內擺設正值盛產的國內花卉(如百合、菊花與火鶴),一方面消化產量,二來也讓民眾舒緩疫情期間鬱悶的心情。

而要如何培養國人用花習慣?洪子傑分析:「我們沒有用花習慣,很大一個原因是我們很少接觸到花。」臺北花市與農糧署合作拓展家樂福通路,在消費者常去購買生鮮蔬果等民生用品的店家設置花卉販售區,一旦花卉隨手可及,買花的欲望也能漸漸培養起來。洪子傑說,日本超市都有賣花的專區,甚至地鐵站也買得到花,「第一次你可能還不會買,但久而久之也會好奇,再加上超市標價都很清楚,我們又會附上祝福的花語,消費者看到覺得不貴,還有特別涵義在,購買的欲望就會提升。」

陳進興的文心蘭主要銷往日本與法國。(攝影/Eason Lam)

臺中新社區產銷12班種植了8.5公頃的文心蘭,主要外銷到日本市場,產銷班班長陳進興表示,外銷出口從2月分就停止,近期才陸續有少量訂單恢復,花價也砍了一半。產量雖已透過振興方案去化,但他也認為國人用花習慣的養成才是治本之道;而俄羅斯、中東等地區,更是未來臺灣花卉外銷的重點目標。

國際運輸大塞車 外銷訂單出不去

陳進興種植深受日本喜愛、明亮黃色的文心蘭為主,少數的「白雪」品種銷往法國,他的訂單源源不絕,每週固定直送5,000、6,000支的文心蘭到日本當地的拍賣市場,再加上偶爾500、600支的小訂單,幾乎全年無休;而白雪因為其顏色高雅受法國市場青睞,每週也有100~150支的訂單。

受疫情影響,法國訂單全部停掉,日本雖有零星訂單恢復,但價格也從原本一支230日元跌到100日元。「做外銷訂單就是要穩定供貨,碰到疫情也是無可奈何,就只能儘量消化產量。」趁勢把較老的植株淘汰掉,更新蘭花也調節產量。

外銷出不去,只能靠內需將產量消化。根據陳進興的了解,臺中市的文心蘭透過農糧署輔導地方政府及花卉產業公協會辦理「校園花卉教育」進到國、高中和小學做花藝教學,目前都能消化掉原本做外銷的產量。而針對「類包機」紓困方案,他表示,一支文心蘭海運運輸成本2元多,空運則要7、8元,對文心蘭花農來說成本仍偏高,「坐飛機的話,對以朵計價、末端售價較高的蝴蝶蘭幫助會比較明顯。」

種蘭花要乾溼分明 賣蘭花要做好選別分級

除了一般外銷常見的品種,陳進興的蘭花園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張牙舞爪的蜘蛛文心蘭、小巧可愛的瓢蟲文心蘭、散發濃郁可可香氣的巧克力文心蘭,還有姿態自信冠豔群芳的夏日風情。陳進興醉心於蘭,更在臺中市立新社高中擔任講師達四年,他的蘭花天地裡有50多種文心蘭,「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每種文心蘭在不同季節環境下長怎樣。」

能夠穩定外銷出口,種植管理和分級包裝可一點也不能馬虎。陳進興說,蘭科植物的原生環境在樹洞,下雨之際很潮溼,雨水一停則要保持乾燥,乾溼分明相當重要。一般來說,文心蘭的介質由水苔、樹皮、木炭、椰子殼和礫石組成,種植兩、三年後就得更換介質材料以防止根系腐爛,新社地區的文心蘭花農就地取材,在介質中放入大甲溪的礫石,「這樣就很好做到乾溼分離,換介質也方便。」陳進興說。

文心蘭於田間採收後,以一束20支為一綑用透氣網包起來,在燻蒸室裡消毒、殺蟲、殺菌一天後拆掉透氣網,再做選別分級。等級由優至劣分成A、B、C、D四個等級,要進入A等級的文心蘭,一支要有七個分岔以上,全長90公分,而每個分岔要有15公分;B等級要求有五或六個分岔,全長80公分,分岔長度10公分;C等級是四個分岔、全長70公分;D等級則是三個分岔、全長60公分。蘭花品質好只是基本門檻,選別分級做得清楚嚴謹等於是在建立「好印象」,相比在田間細語解釋蘭花,回到廠房理貨分級的陳進興散發著一股肅殺之氣,「這個長度要注意,那個不要綁那邊!」選別分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白雪種植困難且產量不高,陳進興專攻法國市場。(攝影/Eason Lam)

拓展外銷新目標 持續培養國人用花新習慣

突來的疫情雖在一開始殺得花農措手不及,但透過振興方案,產量目前已獲得舒緩,陳進興也表示,「如果沒有封港口的話,外銷問題可能還不大,像是日本網路下訂單的很多,這次疫情就也有用這種方式來訂的,不送到拍賣市場,直接送到業者手上。」相對來說,歐美地區封港封城情況較嚴重,再加上運輸成本高,歐美市場是否有望恢復?目前仍是未知數。

陳進興表示,像是俄羅斯、中東地區用花需求量也很大,是相當具有潛力的市場。過往花農都是自己和當地進口業者聯絡,拿不到款項此類情況頻傳,他進一步建議,如果政府能夠協助找到穩定且可信任的對口單位,對於臺灣拓展花卉外銷之路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在高中擔任講師的陳進興認為走入校園做花卉教育非常必要,他說:「最好從國小就紮根,這樣才會深入他的生活裡。」洪子傑也表示認同,臺北花市從去年(2019)開始與臺北市一些學校合作,低年級以組裝盆栽花禮為主,高年級就會帶入需要剪角、裁修的切花,他觀察,每位學生做出來的花藝都不盡相同,這也能幫助老師更了解學生的個性。「未來他可能會主動買花、當花藝老師或是進入花卉產業工作,對整體產業都是很好的。」洪子傑說。

夏日風情全株最長可到2公尺,適合裝飾成拱門。(攝影/Eason Lam)

【本單元與農糧署合作製作●企劃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