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0 文章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客座總編輯 胡忠一:危機就是轉機!農糧署的疫情因應對策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臺灣人很團結,成功控制疫情,被全世界所稱讚;不過這次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連帶影響了全球農業的銷售與運送,臺灣各項農糧產品,也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衝擊。

固殺草汙染環境疑慮低 植醫專家:拉長採收期助降解

衛福部日前公告除草劑「固殺草」可作為紅豆植株乾燥使用,訂定殘留容許量(MRL)2 ppm,因固殺草有局部移行作用及水溶性,引發殘留紅豆及汙染水環境疑慮。臺灣植物及樹木醫學學會理事長孫岩章表示,固殺草毒性相較於巴拉刈來說並不高,衛福部訂定殘留容許量可確定對人體健康無害,但因固殺草具有光安定性,不易受光照分解,因此7天安全採收期後仍有殘留量0.32-0.92 ppm,若有藥殘疑慮,使用上可拉長採收期,幫助農藥降解。

固殺草用在紅豆落葉 防檢局:通過藥效、藥害、殘留量三大檢測

國內紅豆已進入機械採收模式,為了配合機器採收,紅豆植株必須要完全乾枯,否則枝葉會卡住機器,也會影響紅豆風味。衛生福利部於5月20日公告農藥「固殺草」用於紅豆的農藥殘留容許量,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表示,臺南、高雄地區所做固殺草作為紅豆落葉劑的藥效、藥害及殘留量的田間試驗及評估,落實食品安全。

守護生物多樣性!看人類生產地景 如何維繫生態保育功能

為了生產糧食和生活所需,大幅的原野地轉變為人類生產地景,威脅全球生物多樣性。但是,這些人類生產地景,同時也可以是保育生命世界的重要元素。生物多樣性,這個歷經38億年環境磨練的演化產物,正在面臨兵臨城下、遭受十面埋伏、只能做困獸之鬥的存亡之秋。

將致資源分配不均?規劃保育行動優先順序時 常見的6大失誤

近幾十年來,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層出不窮,但是保育工作所需要的資源(如時間、金錢、人力等)卻是有限的,這是執行保育行動(conservation action)時必須面對的現實與抉擇。換句話說,當我們把某些事情做好時,就有 另一些事情可能做得不夠好,這是現實上必須面對的取捨。

【無毒農知識+】從日本皇室料理到庶民美食 4招辨別香魚新鮮度

香魚只有一年的壽命,一年之中有兩個產期,主要第一個產期是在年初12月至1月之間,會開始放入第一期的魚苗,另外一次就是在3月時,會視狀況放養第二期魚苗,養殖大約3到4個月的時間,等香魚生長到一定的大小就可以捕撈,所以在每年的5月底至中秋節前後,正是吃香魚的季節。

地球暖化的後果:蟲咬與高溫 將成植物難以承受的雙重打擊

近期研究顯示,當地球氣候變暖,食草生物與害蟲對農業作物的危害也會加深,例如每當氣溫升高攝氏1度,因昆蟲導致的農業損失就會增加10%~25%。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當生蟲的番茄植物想要抵抗毛蟲時,便難以適應升高的溫度,如此一來便傷害了番茄的產量。

終於加薪了!7月開始 森林護管員起薪突破3萬

往來穿梭於臺灣山林,不論晴雨、寒熱,都得肩負起第一線守護國有森林的森林護管員(巡山員)終於加薪了!農委會林務局今(11)日宣布,從7月起,森林護管員的起薪將由2萬7千多元,一舉突破3萬元,同時配合行政院規劃,約聘人員的薪資計算也改為級距設計。據統計,資深人員未來最高每月可領到4萬7千多元。

醜蔬菜更健康?美研究發現:蟲咬會讓蔬果產生抗氧化劑

來自德州的A&M AgriLife研究中心科學家發現水果與蔬菜葉上的蟲咬有助於提升農產品品質。其緣由來自於,蔬菜、水果等作物對壓力的反應,使植物在收成季節前產生抗氧化化合物,會讓這些蔬果對人類來說更健康。

從牧場到餐桌──7招行銷策略提升消費認知 讓食安文化向下紮根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立本,農業生產及農產品行銷與國人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及食安事件頻傳,國人的食安意識提高,對食的觀念從吃得飽、吃得好進階到吃得健康、安全,所以讓國人了解食物從何而來、如何正確選擇更顯重要。因此,強化畜牧產業生產源頭管理及行銷推廣,以提升消費者對國產畜禽產品的認識與認知,並結合在地資源發展多元化的畜禽產品,進而促進畜牧業永續發展,創造多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