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殺草用在紅豆落葉 防檢局:通過藥效、藥害、殘留量三大檢測

衛福部開放固殺草作為紅豆植株乾燥使用,訂定農藥殘留容許量為2ppm。(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文/余麗姿、游昇俯

國內紅豆已進入機械採收模式,為了配合機器採收,紅豆植株必須要完全乾枯,否則枝葉會卡住機器,也會影響紅豆風味。衛生福利部於5月20日公告農藥「固殺草」用於紅豆的農藥殘留容許量,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表示,臺南、高雄地區所做固殺草作為紅豆落葉劑的藥效、藥害及殘留量的田間試驗及評估,落實食品安全。

紅豆主要生產國,在東亞地區以中國大陸及日本為主,其他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巴西等。國內栽種品種為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高雄9號、占70%,高雄8號、占22%,以及高雄10號、占8%等。臺灣說到紅豆就想到屏東「萬丹」,在日本就是北海道「十勝」,京都丹波大納言紅豆,更被譽為全世界最頂級的紅豆。

固殺草(glufosinate ammonium)一般作為田間除草使用,日本一直以來把固殺草當除草劑使用,除了在田邊除草會運用,在大豆、紅豆及稻田間的除草也都會用上。根據京都丹後農研所的報告內容,在知名的京都丹波大納言紅豆植栽也有使用到固殺草,尤其是密集植栽的田間,在播種前即先使用固殺草來整理耕地雜草,即將此款藥物當作除草劑使用。

紅豆在日本和臺灣都是重要作物之一。(圖片提供/農委會)

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前局長黃㯖昌表示,他任職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時,就已經進行固殺草的應用為紅豆植株乾燥處理田間試驗。固殺草為接觸性型藥劑,局限藥液接觸的部份。藥液須要噴到莖葉各部位及芽體才能殺死雜草;固殺草具局部移行性,為非選擇性萌後接觸性除草劑。並於施藥後3至5天植株表現出藥效,進而導致死亡。具有效果迅速且持久,在土壤中分解快不殘留、及對環境影響小等特性。

黃㯖昌說,巴拉刈於今年初退場後,農民改用「壬酸」或「氯酸鈉」等藥劑,但農民普遍反應壬酸的效果不好且價錢高,固殺草則是相對安全藥劑,且政府有訂定農藥殘留容許量,可用來確認食用安全性,更能管理農民正確用藥。

從黃㯖昌接任下一屆防檢局前局長馮海東,他在農藥毒理研究逾40年,今年1月剛退休。馮海東也指出,民國80年起極劇毒、劇毒農藥陸續退場,政府同時展開替換性農藥的研究,尋找相對安全的藥物替代,固殺草開放可用在紅豆植株乾燥,對產業來說,提供農民有更多選擇,不代表列入法規就是鼓勵農民使用,並非一定要使用農藥。

固殺草田間試驗 食安及環境風險無虞

防檢局委託高雄區及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執行「固殺草溶液在臺灣氣候環境下施用對紅豆植株乾燥效果及品質之影響」的田間試驗。以擬定適當施用方法與劑量,田間藥效藥害試驗共執行4場次,以及訂定出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MRL)為2ppm。

防檢局表示,田間試驗主要看藥效、藥害及殘留量三大項目。第一藥效方面,調查植株含水率,試驗結果顯示固殺草溶液稀釋80倍、120倍及200倍的藥效,於統計上無顯著差異,皆有效果。第二,藥害調查則以紅豆百粒重及發芽率為指標,各處理組並未產生明顯藥害。

防檢局指出,由於紅豆是「裡作」作物,收成後農民將接著栽種水稻,因此田間試驗中,也測試各紅豆植株乾燥劑對後作水稻的影響,觀察水稻的株高生長狀況、水稻分蘗數,施用固殺草後,與插秧間隔14天以上,則無藥害產生。

第三,殘留量的訂定,在符合建議的施藥劑量及安全採收期,紅豆(去莢)的殘留量範圍為0.32-0.92 mg/kg(ppm),建議固殺草於紅豆的殘容許量為2.0 mg/kg(ppm),以及在同群組作物中,目前在乾豆類中的大豆已有容許量2.0 ppm,且安全採收期若訂過長不符合田間實際應用性,因此建議在施用固殺草溶液200倍的情況下,與收穫日間隔7日為佳。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徐慈鴻指出,依NGO團體PAN-UK 及世界糧農組織/世衛組織農藥殘留專家聯合會議(Joint FAO/WHO Meeting on Pesticide Residues, JMPR)的資料,固殺草於馬鈴薯、豆類、穀類及油脂類作物,例如向日葵及油菜,有用為採收前乾燥劑,國內稱為落葉劑。紅豆與國內已公告在乾豆類大豆的容許量相同,並未增加固殺草的估算攝取總量,長期食用不會造成顯著的健康影響。

紅豆是高屏地區重要作物,衛福部開放準用固殺草作為紅豆植株乾燥使用。(圖片提供/農委會)

固殺草為接觸型藥劑 在植物體內的移行性有限

除草劑依移行特性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接觸型,一種是系統型。專研雜草的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藥應用組長蔣永正說,要了解農藥對植物的影響,先從植物生長過程來看。植物體內有兩個輸導組織,一個運送水分,根吸水後往地上部莖葉輸送;另一個是運送養分,將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醣類等產物輸送至植株各部分。

蔣永正說明,紅豆種子在發育期間,需要供應足夠的養分與水分讓豆子肥大,隨著豆子進入成熟期,葉片逐漸乾枯脫落,豆莢也由綠轉黃變乾,此時的豆子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也降至極低。因固殺草是「接觸型藥劑」,在植株上的移行距離有限,噴施在成熟期之紅豆植株上,經由水分傳輸至種子的機率不高,同時利用其除草劑作用,讓莖葉乾枯以便於機械採收,此時接觸到藥劑之植物細胞,也無法將藥劑進行正常的傳輸了。她並補充指出,這次的田間試驗,同時有進行種子「發芽試驗」,因為植物對除草劑的反應相對十分敏感,一旦發生藥害,就無法得到預期收成了。

在土壤的移行性方面,蔣永正說,固殺草會經土壤微生物快速分解,殘留期短,土壤半衰期7至20天,水中2至30天。紅豆因為栽培期作的限制,為要趕在一期作插秧前能夠採收,及植株乾燥程度整齊一致便於機採作業,所以提供固殺草作為紅豆採收前乾燥處理的方法之一,也讓需要使用的農友在施用操作上有所依循。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CropLife)臺灣分會理事長秦葆驊說,固殺草最早在1984年德國登記為除草劑,1991年英國核准上市,1993年也在美國上市,使用至今尚未有發生汙染地下水的疑慮或案例,其藥物的移行性很低,就像衣服被墨汁噴到,旁邊有一點渲染暈開。

至於有關固殺草的動物毒理及非目標生物的影響,徐慈鴻表示,固殺草毒物動力學主要殘留於腎臟,無蓄積作用,不像巴拉刈會大量分布在肺臟危害影響大。固殺草也不具致腫瘤性,對非目標生物,例如鳥禽類、魚類、蚯蚓及蜜蜂等的毒性較低。


【延伸閱讀】

固殺草汙染環境疑慮低 植醫專家:拉長採收期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