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殺草汙染環境疑慮低 植醫專家:拉長採收期助降解

紅豆採收期間需要使用落葉劑乾燥植株,幫助農民採收。(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文/游昇俯

衛福部日前公告除草劑「固殺草」可作為紅豆植株乾燥使用,訂定殘留容許量(MRL)2 ppm,因固殺草有局部移行作用及水溶性,引發殘留紅豆及汙染水環境疑慮。臺灣植物及樹木醫學學會理事長孫岩章表示,固殺草毒性相較於巴拉刈來說並不高,衛福部訂定殘留容許量可確定對人體健康無害,但因固殺草具有光安定性,不易受光照分解,因此7天安全採收期後仍有殘留量0.32-0.92 ppm,若有藥殘疑慮,使用上可拉長採收期,幫助農藥降解。

防檢局擬公告固殺草使用方法為,每公頃的使用量,為3公升的固殺草稀釋200倍,紅豆全株達80%以上淡褐色乾枯之完熟期,於採收前7天全株均勻噴施1次,施藥後14天再進行翻耕及水稻插秧作業。孫岩章說,依此用法,農民使用固殺草只要噴施植株還偏綠色部位即可,如此可減少用量,且因固殺草是較高價的農藥,應會促使農民「省著用」,降低藥殘風險。

針對固殺草具水溶性,可能汙染水環境,孫岩章也指出,因土壤具有吸附農藥、降解的功能,除非農藥是直接倒進水中,否則農藥噴施經過土壤過濾吸收,以及土中微生物分解,滲透汙染地下水可能性很低;環保署過去監測地下水汙染,僅監測到石化工業有機化合物氯乙烯等汙染,未有農藥汙染情形發生。他說,固殺草7天採收期後殘留量已很低,農民輪作水稻,還要經過犁田翻耕,農藥幾乎已被降解完畢,甚至不必考慮汙染土壤的問題。

國產紅豆主要產區在屏東縣及高雄市。(圖片提供/農委會)

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教學醫院院長陳文華表示,屏東地區農民收成紅豆,原有以灌水製造生存逆境造成植株萎凋,或是施用尿素幫助植株脫水等方式來幫助採收;但因使用巴拉刈做為紅豆落葉劑的紅豆農,在巴拉刈禁用後,使用農委會主推的氯酸鈉、壬酸又嫌乾燥速度不夠快,所以一直希望有其他的選項。

陳文華說,現在防檢局準用固殺草做為紅豆落葉劑,相信只要農民依照安全採收期規範使用,不因天氣變化等因素改變採收時程,固殺草農藥殘留應不會造成人體健康問題;但他也建議,使用固殺草,農民施藥採收前應停止灌水,固殺草就不必用到過高濃度,既可以節省用藥成本,也有助避免藥物殘留問題。


【延伸閱讀】

固殺草用在紅豆落葉  防檢局:通過藥效、藥害、殘留量三大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