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97 頁
春日好好市集南海學園登場 有吃有玩寓教於樂好去處
邁入第三年的「城南有意思」活動,今年以「回憶新樂園」為主題於端午連假登場,其中由農委會指導,文化總會與豐年社主辦的「春日好好市集」於今(27)明(28)兩日登場,活動在台北城南區南海學園舉行。
受疫情衝擊!養殖漁業大盤點 漁業署祭4策略助漁民度難關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從中國擴散至全球,全球漁業生產鏈皆受到衝擊,生產端的缺工問題、漁撈限制,運輸端的物流成本問題,銷售端的餐飲市場衰退,一環扣一環,深深影響每個漁民的生計。漁業署為此爭取到約77億元的紓困預算,並將視疫情影響滾動調整。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農產加工穩供需、協銷海外拓通路:鼓勵加工廠收購,調節產銷渡難關
為了因應疫情帶來的變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推動系列措施迎戰,其中,加工品因其可存放、延長農產的特性,在農業應變疫情中占有一席位置。國內鼓勵加工廠採購受疫情影響的農產品,位於南投的鳳梨生產合作社即是收購工廠之一,透過「登記制」與當地農民配合,平日做到產銷調節,這次更向其他產區伸出援手。「進可攻退可守」,在疫情中我們看見農產加工更多元的角色。
養鵝有祕訣!集產學研經歷於一身 盧金鎮靠3招防疫禽流感
104年高病原禽流感在臺灣大爆發,養鵝產業遭受重創,幾乎滅頂,少有鵝場能在這場風暴中置身於外,不過前嘉義大學教授盧金鎮所經營的鵝場就是這少數例子之一,設立以來沒有任何鵝隻發病、確診;今(109)年武漢肺炎疫情襲捲全球,臺灣養鵝產業也於4月24日由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為營運困難,將辦理紓困,盧金鎮還是一如以往進養新鵝,有信心面對後疫情時代的發展。
【舊城慢遊】從風城老菜市 感受玩味時代與濃縮的光陰
走訪各城市,幾乎都有那麼一個老菜市,供應人們張羅日常所需,隨著歲月積累層疊,也收納了地方的記憶與風華,新竹自然也不例外。座落於熱鬧的市區,東門市場自西元1900年創建,一路從氣氛洋化的日治時期,到如今眼前的繁華街市,百年之間從繁盛、沉寂再振興。透過東門市場,看見了濃縮的光陰與再平凡不過的在地日常。
端午習俗知多少?「天中五瑞」以物剋物 讚嘆先人智慧/林育安
今天是端午節,這不僅是東亞文化圈的傳統節日,也是華人4大節日之一。適逢佳節,除了吃粽子外,很多人也會買些菖蒲、艾草之類的植物懸掛於家門旁,不過許多人仍對這些習俗一知半解,在此就來談談端午節習俗的由來。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疫情啟示錄:水果產地如何突破重圍?市場過度集中分散風險勢在必行
2019年底,中國武漢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並迅速蔓延全球。臺灣雖然成功控制疫情,但隨著全球陸續祭出邊境管制、封城封路等措施,消費需求緊縮、貿易運輸受阻,重創以中國市場為水果外銷主力的臺灣。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守下一城的水果之戰!補助運費拉住外銷線 宣傳促銷迸出新市場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席捲全球,在各國紛紛限制進出口貿易以控制疫情的狀況之下,臺灣農業外銷受到不少影響,所幸這一波影響並未持續太久,農政單位以新行銷手法宣傳,才發現有些外銷水果在國內市場還是很買單,再加上封城禁令鬆綁,水果產量都順利消化。因疫情而生的「農產貿易戰」,水果算是成功守住一城,然而為什麼水果能夠打出漂亮的一戰呢?運費補助、鼓勵加工,還有新闢內需市場是三大利器。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多元前景、含苞待放 花卉產業再升級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衝擊臺灣農業,其中花卉產業影響最深。花卉因並非民生必需品,即便再怎麼色彩斑斕、冠豔群芳,對於花卉,大家依然了解甚少。疫情雖給予花卉產業不小的衝擊,卻也給了大眾一個認識花卉的契機,也使得產業有思考未來發展的空間。
食農教育在身邊!從一顆端午節粽子 淺談臺灣在地好食材
5月即將進入端午節,傳統在端午節前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包粽子,現今民眾可更便利,直接購買包好的粽子。不論是自己包的粽子或是買現成的,這些食材是臺灣哪些地區的農民辛勤耕耘生產?粽子裡包的食材該如何挑選?都攸關著我們的飲食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