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0 文章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疫情下的宅經濟商機 農委會如何協助小農進入電子商務供應鏈?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各國相繼採取鎖國措施,農產品外銷市場大受衝擊;國內消費者在全民防疫的共識下,外出的採買意願降低,間接影響農產品實體通路的銷售狀況。為力抗滯銷危機,農委會積極開發新的銷售管道,轉攻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等「宅經濟」,透過擴大與電商平臺合作,協助小農安度危機。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防疫奇兵.公糧米倉:臺灣糧食安全的守護神,關鍵時刻發揮功效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全球蔓延,世界各國均採取限制移動措施,對糧食供應鏈造成壓力,糧食安全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臺灣在疫情期間,也一度出現民生物資搶購潮,所幸臺灣公糧米倉存量充足,不僅能在關鍵時期發揮安定民心之效,還能援助國際,甚至加入「酒精國家隊」,提供防疫酒精原料,意外成為防疫奇兵。

【舊城慢遊】化身一日竹塹城人 迎風尋味百年生活風貌

歷經光陰流轉,記憶中的歲月與故事,往往會替一座城市增添美感和韻味,新竹亦是如此。清朝時期,新竹即稱作竹塹城,舊城區的約略位置,就在如今的東大、南大、西大及北大4條道路範圍內,如今新竹更是全臺古蹟密度最高的地方。選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穿梭在熱鬧的新竹市裡,透過足跡尋訪舊城和早前時代的樣貌,你便會發現,原來看似平凡的街巷裡,藏著許多迷人老故事,有著最道地的城市風韻。

【友善山林】看政府與民間如何協力啟動 淡蘭古道的復興之路

隨著政府宣告落實山林開放政策,鼓勵民眾冒險探索走入山林,接下來如何提昇公民素養學習自我風險管理,降低山林開放對生態及環境的衝擊、尊重在地居民生活及文化,都是實務面必須面對的挑戰,可以想見未來政府協助推動臺灣戶外運動的發展重心將由戶外場域的經營管理,更擴及山野教育的推動、戶外活動與在地產業文化的串聯,以及環境永續結合商業模式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與落實。

「豐禾日麗」、「百匯農市集」嘉義縣長翁章梁北上相挺嘉義農產品

由農委會指導,文化總會與豐年社主辦的「春日好好市集」於今(27)明(28)兩日在臺北城南區南海學園登場,凱道前也有「百匯農市集」,搭配「藝文大匯演」的演出活動,嘉義縣長翁章梁特別北上相挺來自嘉義的優質農特產品,除了介紹來自的嘉義攤商,也與現場民眾試吃試玩互動同樂。

春日好好市集南海學園登場 有吃有玩寓教於樂好去處

邁入第三年的「城南有意思」活動,今年以「回憶新樂園」為主題於端午連假登場,其中由農委會指導,文化總會與豐年社主辦的「春日好好市集」於今(27)明(28)兩日登場,活動在台北城南區南海學園舉行。

受疫情衝擊!養殖漁業大盤點 漁業署祭4策略助漁民度難關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從中國擴散至全球,全球漁業生產鏈皆受到衝擊,生產端的缺工問題、漁撈限制,運輸端的物流成本問題,銷售端的餐飲市場衰退,一環扣一環,深深影響每個漁民的生計。漁業署為此爭取到約77億元的紓困預算,並將視疫情影響滾動調整。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農產加工穩供需、協銷海外拓通路:鼓勵加工廠收購,調節產銷渡難關

為了因應疫情帶來的變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推動系列措施迎戰,其中,加工品因其可存放、延長農產的特性,在農業應變疫情中占有一席位置。國內鼓勵加工廠採購受疫情影響的農產品,位於南投的鳳梨生產合作社即是收購工廠之一,透過「登記制」與當地農民配合,平日做到產銷調節,這次更向其他產區伸出援手。「進可攻退可守」,在疫情中我們看見農產加工更多元的角色。

養鵝有祕訣!集產學研經歷於一身 盧金鎮靠3招防疫禽流感

104年高病原禽流感在臺灣大爆發,養鵝產業遭受重創,幾乎滅頂,少有鵝場能在這場風暴中置身於外,不過前嘉義大學教授盧金鎮所經營的鵝場就是這少數例子之一,設立以來沒有任何鵝隻發病、確診;今(109)年武漢肺炎疫情襲捲全球,臺灣養鵝產業也於4月24日由行政院農委會公告為營運困難,將辦理紓困,盧金鎮還是一如以往進養新鵝,有信心面對後疫情時代的發展。

【舊城慢遊】從風城老菜市 感受玩味時代與濃縮的光陰

走訪各城市,幾乎都有那麼一個老菜市,供應人們張羅日常所需,隨著歲月積累層疊,也收納了地方的記憶與風華,新竹自然也不例外。座落於熱鬧的市區,東門市場自西元1900年創建,一路從氣氛洋化的日治時期,到如今眼前的繁華街市,百年之間從繁盛、沉寂再振興。透過東門市場,看見了濃縮的光陰與再平凡不過的在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