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95 頁
農村好物買了沒?看創新經營模式與優質商品如何為農村挹注活水!
為了促進農村永續發展,農委會水保局透過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扶植農村社區產業,鼓勵農村以創新模式朝向企業化經營,並透過推廣優質農村好物,讓更多人看見農業競爭力與臺灣農村的美好。
翻轉農村新活力:以創意帶動社區,看見青年在地扎根與實踐永續的勇氣
農村再生十年,從生產、環境、人文、生態、體驗、休閒到青年參與,再再展現豐沛能量。尤其有愈來愈多年輕世代在水保局有系統的帶領下走入社區、認識農村,發揮創意幫助農村擁抱改變,成為翻轉農業與實現永續的關鍵。
粉紅熱潮橫掃越南!武漢肺炎意外帶動越南紅龍果價值鏈轉型
由於武漢肺炎爆發的緣故,中越邊境不得已需暫時關閉,但同時也導致大量蔬果堆積滯銷的情形出現。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業發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的資料顯示,越南約有1/4農產品出口到中國。
海面上被火光激起的青鱗魚 即將失傳的金山「蹦火仔」
以往俗稱青鱗仔或苦蚵仔的小魚,多是學生時代在海洋大學對面小艇碼頭,與同學一起打發課餘時間,聊勝於無的垂釣對象,不然便是供做誘釣白帶魚的餌料。但隨著對漁撈作業及其相關漁獲的了解與體驗,慢慢卻發現,青鱗仔是一群人、一個產業,甚至是海洋資源與文化的縮影。
「植物奶」席捲全球!原料、風味卻成市場發展新瓶頸
近年隨環境變遷造成極端氣候、人口增長糧食不足、自然資源耗竭等問題,使消費者開始關心,食物產製過程中衍生對環境永續與道德的問題,加上健康與飲食習慣等因素推升植物蛋白食品需求,使植物性乳製品於這波風潮下崛起。
歐洲疫情尚未減緩 德國祭出7策略穩定農業勞動力
世界各國武漢肺炎疫情依舊嚴峻,為防堵病毒擴散,相繼進行邊境管制,外籍移工也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歐洲各國也由於疫情的快速擴散,3月開始進行邊境管制,但如今正巧是歐洲農業的主要採收季,在邊境管制下,季節工的移動受到限制,連帶使農產品的採收面臨困難。
三倍券這樣用!走訪創意生活產業 住宿、門票最高可享買1送1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臺灣各產業大多受到不小衝擊。因應接下來的後疫情時代,國內旅遊成為民眾首選,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已無法滿足一般大眾。為了促進「創意生活產業」發展,同步搶搭三倍券熱潮,經濟部工業局偕同「創意生活產業協盟」特別著手規劃,推動「創意生活.體驗臺灣 振興3重加碼」活動,盼藉此將長期推動的產業介紹給民眾,也鼓勵國人可以帶著三倍券多多走訪、消費。
最重要的臺灣豬隊友! 蘭嶼豬拚保種 「冷凍方舟」計畫進行中
非洲豬瘟及豬瘟等重要豬隻疾病仍蔓延全球,發展至今已造成畜殖及相關產業衝擊,若疫情持續延長,恐影響更加久遠。處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除提高風險意識,相關應變措施更應積極布局。臺灣畜產業長期應用遺傳選拔與改進,培育許多符合市場優良品種,而本土原生種更是國家重要資產,透過冷凍保存方式進行家畜遺傳物質的維護,更是值得參考運用的關鍵策略。
暫遷華中橋堤外 臺北漁市中繼市場運作順利 3大交通問題暫有解
夜幕低垂,大半個城市燈火已歇,正當多數人準備入睡的時刻,臺北市華中橋下有群人才開始忙碌工作,喧譁的人聲與明亮的燈光在黑夜中格外醒目,一輛輛貨車魚貫而入停車場,電動車載著保麗龍箱忙進忙出理貨,這裡號稱是大臺北的冰箱「中央魚市場」,供應著雙北地區5~6百萬人口每天的海鮮所需。
森林保育好消息!FAO報告指出:全球森林減少情況減緩
森林為人類生活的重要一環,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家具、空氣清潔等,均須仰賴森林供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每隔5年發布「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根據2020年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40.6億公頃森林,換算後平均每人可享有0.52公頃森林。全球近1/3土地由森林覆蓋,若將森林擴張計算在內,自2010年起,全球每年森林減少的面積為470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