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95 頁
最重要的臺灣豬隊友! 蘭嶼豬拚保種 「冷凍方舟」計畫進行中
非洲豬瘟及豬瘟等重要豬隻疾病仍蔓延全球,發展至今已造成畜殖及相關產業衝擊,若疫情持續延長,恐影響更加久遠。處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除提高風險意識,相關應變措施更應積極布局。臺灣畜產業長期應用遺傳選拔與改進,培育許多符合市場優良品種,而本土原生種更是國家重要資產,透過冷凍保存方式進行家畜遺傳物質的維護,更是值得參考運用的關鍵策略。
暫遷華中橋堤外 臺北漁市中繼市場運作順利 3大交通問題暫有解
夜幕低垂,大半個城市燈火已歇,正當多數人準備入睡的時刻,臺北市華中橋下有群人才開始忙碌工作,喧譁的人聲與明亮的燈光在黑夜中格外醒目,一輛輛貨車魚貫而入停車場,電動車載著保麗龍箱忙進忙出理貨,這裡號稱是大臺北的冰箱「中央魚市場」,供應著雙北地區5~6百萬人口每天的海鮮所需。
森林保育好消息!FAO報告指出:全球森林減少情況減緩
森林為人類生活的重要一環,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家具、空氣清潔等,均須仰賴森林供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每隔5年發布「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根據2020年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40.6億公頃森林,換算後平均每人可享有0.52公頃森林。全球近1/3土地由森林覆蓋,若將森林擴張計算在內,自2010年起,全球每年森林減少的面積為470萬公頃。
嘗一方風土 北歐機場邂逅鮮味水產
2019年與養殖青年一同遠赴挪威見習,除過境阿姆斯特丹外,同時短暫停留奧斯陸,並以其做為轉機與研習據點。這兩個國家雖同屬北歐,但不論就資源、環境或文化上仍有所區別,尤其是別具當地特色的水產品種類及其風味組成。
全臺第一座!食農教育博物館在南投 看見小米穗曆裡的植物世界觀
座落在信義鄉群山間,全台第一座食農教育博物館梳理了原住民族世代對待植物的智慧,讓一草一木、一藤一花,說這片土地的故事。
從武漢肺炎疫情 看美國漁業現況及防疫對策
自從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開始肆虐美國,相關部門已廣泛週知在捕撈產業進行防疫。美國海岸警衛隊在3月13日發布《海洋安全信息通報》,操作員和船東必須向海岸警衛隊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船上人員的健康狀況。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將提供3億美元的援助計畫,應對因covid-19導致的水產業經濟損失及相關補助計畫。
後疫情時代的養鵝產業:飼養、防疫、行銷 3招多管齊下 盼回過去榮景
鵝肉也許不會天天躍上您的餐桌,但談起鵝肉清甜不膩、軟嫩適口的品質,肯定大家都會認同。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餐飲市場嚴重萎縮,養鵝產業也無能倖免,淪為農委會公告認定的營運困難產業。好不容易從104年禽流感重創中逐漸恢復元氣的養鵝或是國產鵝肉產業,這次如何再一次振興?不妨從飼養、防疫與消費端,檢視該產業的危機與契機。
【友善山林】山中迷途免驚!備妥2大登山利器 平安下山才是無痕山林
在臺灣從事登山活動的人口眾多,因此林務局考量民眾需求及針對舊有林道、步道、古道、山徑的歷史脈絡整建為自然步道,提供優質戶外場域供民眾及山友作為親近山林的選擇,而登山及戶外活動首重安全,尤其在野外迷途或意外事故發生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正確通報目前所在位置。
【星光花室】借助花卉的溫柔 得到安定身心的力量
2020年已經過了一半,歷經上半年的世紀之「疫」,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外在環境對於身心靈的影響,下半年12星座即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呢?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遇到逆境時仍能從容以對?想提升運勢,就快來看看星座專家小孟老師特地為12星座量身打造的四大錦囊妙計,只要利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花材,就可以在家中打造愜意舒壓的環境,消解負面情緒,在逆境中「花」現轉機!
【 武漢肺炎掀畜牧業缺糧危機 臺灣豬將沒有進口飼料可吃?】
全球性的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了人類健康、國際交通往來,以及全球經濟發展,其中疫情掀起畜牧業缺糧危機,臺灣豬有天將會沒有進口飼料可吃?當載運「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來臺的貨輪船期出現延宕,引發臺灣畜牧業焦慮時,臺灣的畜牧業糧食危機議題迫於眉睫,我們的畜牧業糧食安全計畫又在哪裡?臺灣的耕地可以提供國人足夠的米糧及蔬果,但雞鴨鵝牛羊豬的飼料,就供不起了。以飼料95%仰賴進口的肉豬產業為例,盤點養豬產業的糧食安全,這在臺灣成為口蹄疫非疫區,計畫增養100萬頭肉豬專供外銷之後,飼料來源的穩定,更具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