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94 頁
基隆鎖管季登場!新手夜釣班開辦 體驗夏夜海釣樂趣
俗稱小卷的鎖管,大約每年8~9月會從彭佳嶼洄游至基隆,是基隆重要的漁獲。2020年「基隆鎖管季」正式登場,昨(23)日基隆市長林右昌特別端出融合香酥白帶魚捲、新鮮鎖管及黃金飛魚卵的基隆三寶,與金鐘獎最佳行腳節目主持人吳鳳一同連袂現身,揭開2020基隆鎖管季活動序幕。
農藥檢驗快又有效!「拉曼光譜儀」走入市集 破解大眾農藥迷思
為推廣正確的農藥安全知識,運籌管理學會跟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以下簡稱藥毒所)特別在端午連假期間,參與中華文化總會所舉辦的「2020城南有意思—回憶新樂園」系列活動,並於「春日好好市集」精心規劃專區,以「拉曼不慢—不藥殘留」為主題,推廣拉曼光譜儀及強化消費者的農安知識。值得一提的是,展攤特別安排「拉曼實驗室」、「拉曼快問快答」、「農安大哉問」等趣味活動,透過專人互動與遊戲設計,幫民眾解答農藥殘留迷思。
【農村再生十年】系列報導
過去你對農村的印象是什麼?不方便、公共建設不足?出門看到比較多的都是老年人?現在,農村和你想的不一樣!農村是居民與當地自然環境生態經過長久累積的總合,擁有特殊的文化與產業背景。早期臺灣因為都市化風潮及工商蓬勃發展,人口大量往都會集中,導致農村青壯外移,公共建設與發展相對不足,生活機能與文化特色也逐漸喪失。看見臺灣農村長期存在的隱憂,農委會自民國97年起研擬農村再生條例,並於99年公布施行,目標是因應農村發展,以凝聚社區內部共識為核心,透過由下而上的提案機制與各項輔導計畫,讓農村在生產、生活、生態、文化都能均衡發展,農委會水保局更以農業的角度出發,全面投入農村再生活化,並且協助保有田園與人文之美,建設富麗農村。這一場寧靜的革命在全臺各地農村持續了十年,吸引了青年的腳步、留住珍貴的文化,更醞釀開出許多美麗的產業之花,幫助農村居民重拾在地生活的尊嚴與活力,也逐步實現他們的夢想。
農村好物買了沒?看創新經營模式與優質商品如何為農村挹注活水!
為了促進農村永續發展,農委會水保局透過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扶植農村社區產業,鼓勵農村以創新模式朝向企業化經營,並透過推廣優質農村好物,讓更多人看見農業競爭力與臺灣農村的美好。
翻轉農村新活力:以創意帶動社區,看見青年在地扎根與實踐永續的勇氣
農村再生十年,從生產、環境、人文、生態、體驗、休閒到青年參與,再再展現豐沛能量。尤其有愈來愈多年輕世代在水保局有系統的帶領下走入社區、認識農村,發揮創意幫助農村擁抱改變,成為翻轉農業與實現永續的關鍵。
粉紅熱潮橫掃越南!武漢肺炎意外帶動越南紅龍果價值鏈轉型
由於武漢肺炎爆發的緣故,中越邊境不得已需暫時關閉,但同時也導致大量蔬果堆積滯銷的情形出現。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業發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的資料顯示,越南約有1/4農產品出口到中國。
海面上被火光激起的青鱗魚 即將失傳的金山「蹦火仔」
以往俗稱青鱗仔或苦蚵仔的小魚,多是學生時代在海洋大學對面小艇碼頭,與同學一起打發課餘時間,聊勝於無的垂釣對象,不然便是供做誘釣白帶魚的餌料。但隨著對漁撈作業及其相關漁獲的了解與體驗,慢慢卻發現,青鱗仔是一群人、一個產業,甚至是海洋資源與文化的縮影。
「植物奶」席捲全球!原料、風味卻成市場發展新瓶頸
近年隨環境變遷造成極端氣候、人口增長糧食不足、自然資源耗竭等問題,使消費者開始關心,食物產製過程中衍生對環境永續與道德的問題,加上健康與飲食習慣等因素推升植物蛋白食品需求,使植物性乳製品於這波風潮下崛起。
歐洲疫情尚未減緩 德國祭出7策略穩定農業勞動力
世界各國武漢肺炎疫情依舊嚴峻,為防堵病毒擴散,相繼進行邊境管制,外籍移工也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歐洲各國也由於疫情的快速擴散,3月開始進行邊境管制,但如今正巧是歐洲農業的主要採收季,在邊境管制下,季節工的移動受到限制,連帶使農產品的採收面臨困難。
三倍券這樣用!走訪創意生活產業 住宿、門票最高可享買1送1
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臺灣各產業大多受到不小衝擊。因應接下來的後疫情時代,國內旅遊成為民眾首選,走馬看花的旅遊方式,已無法滿足一般大眾。為了促進「創意生活產業」發展,同步搶搭三倍券熱潮,經濟部工業局偕同「創意生活產業協盟」特別著手規劃,推動「創意生活.體驗臺灣 振興3重加碼」活動,盼藉此將長期推動的產業介紹給民眾,也鼓勵國人可以帶著三倍券多多走訪、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