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0 文章

比舊址大10倍多!岡山魚市場告別老、舊、亂 換新厝有3大優勢

魚市場具有形成漁產品價格及快速集散的重要功能,是漁產運銷體系中重要的通路,並提供漁產品集中、維持交易秩序、保護生產者及消費者權益。1964年設立的岡山魚市場,為嘉義以南主要養殖魚類交易場所,也是高屏地區唯一的消費地魚市場,供貨商來自全國各地,交易的漁獲物從養殖、沿岸近海現撈魚貨、進口魚貨到冷凍魚貨都有,銷售市場包括臺南、高雄、屏東地區,是全國養殖漁業最大宗交易平台。

生態友善優先!「生態檢核機制」 開啟工程與自然的對話

「生命原本不需要人去了解,只需要你去愛。」這是1992年由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執導電影《大河戀》(A River Runs Through It)的簡介,改編自1976年美國作家諾曼.麥克林(Norman Maclean)著名小說。《大河戀》運用優美壯麗的景緻與饒富詩意的自白,描述熱愛釣魚的父子在河域中運用特殊的蠅釣技術(Fly Fishing)釣魚,不僅體會大自然生命規律,河流也成為親情交流、家族傳承價值觀與敞心暢談的重要場域。

【綠主張】帶孩子認識食物!親子共讀綠繪本 讓食育向下紮根

你曾有洗菜時和菜蟲打照面的經驗嗎?面對5元和15元的雞蛋價差,你是否感到疑惑?你知道古老的鏢漁法,其實才是最符合生態的捕漁法嗎?

【尋味農村】白石森活休閒農場 隱身都會半山腰的自然農莊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的地方,距離「捷運站」只有十五分鐘車程。而它「彷若天堂般」的存在,卻是一對年近七旬的銀髮夫妻投入大半生、致力有機耕耘的結果。原來,「結廬在人間」可以這樣仙氣;原來,「心遠地自偏」不是神話──用愛灌溉,就能成全。

【無毒農知識+】進口還是本土?簡單5招輕鬆分辨臺灣正宗水蜜桃

每年7月是水蜜桃的盛產季節,在臺灣的主要產區為桃園拉拉山、新竹尖石、臺中梨山等,依據產地及品種的不同,農友會陸續在7月前後開始忙著採收。不過,常有不肖業者拿價格較低的進口水蜜桃,假冒為本土水蜜桃販售。無毒農簡單傳授幾招小撇步,輕鬆分辨本土跟進口水蜜桃的差異!

基隆鎖管季登場!新手夜釣班開辦 體驗夏夜海釣樂趣

俗稱小卷的鎖管,大約每年8~9月會從彭佳嶼洄游至基隆,是基隆重要的漁獲。2020年「基隆鎖管季」正式登場,昨(23)日基隆市長林右昌特別端出融合香酥白帶魚捲、新鮮鎖管及黃金飛魚卵的基隆三寶,與金鐘獎最佳行腳節目主持人吳鳳一同連袂現身,揭開2020基隆鎖管季活動序幕。

農藥檢驗快又有效!「拉曼光譜儀」走入市集 破解大眾農藥迷思

為推廣正確的農藥安全知識,運籌管理學會跟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以下簡稱藥毒所)特別在端午連假期間,參與中華文化總會所舉辦的「2020城南有意思—回憶新樂園」系列活動,並於「春日好好市集」精心規劃專區,以「拉曼不慢—不藥殘留」為主題,推廣拉曼光譜儀及強化消費者的農安知識。值得一提的是,展攤特別安排「拉曼實驗室」、「拉曼快問快答」、「農安大哉問」等趣味活動,透過專人互動與遊戲設計,幫民眾解答農藥殘留迷思。

【農村再生十年】系列報導

過去你對農村的印象是什麼?不方便、公共建設不足?出門看到比較多的都是老年人?現在,農村和你想的不一樣!農村是居民與當地自然環境生態經過長久累積的總合,擁有特殊的文化與產業背景。早期臺灣因為都市化風潮及工商蓬勃發展,人口大量往都會集中,導致農村青壯外移,公共建設與發展相對不足,生活機能與文化特色也逐漸喪失。看見臺灣農村長期存在的隱憂,農委會自民國97年起研擬農村再生條例,並於99年公布施行,目標是因應農村發展,以凝聚社區內部共識為核心,透過由下而上的提案機制與各項輔導計畫,讓農村在生產、生活、生態、文化都能均衡發展,農委會水保局更以農業的角度出發,全面投入農村再生活化,並且協助保有田園與人文之美,建設富麗農村。這一場寧靜的革命在全臺各地農村持續了十年,吸引了青年的腳步、留住珍貴的文化,更醞釀開出許多美麗的產業之花,幫助農村居民重拾在地生活的尊嚴與活力,也逐步實現他們的夢想。

農村好物買了沒?看創新經營模式與優質商品如何為農村挹注活水!

為了促進農村永續發展,農委會水保局透過農村社區企業經營輔導計畫扶植農村社區產業,鼓勵農村以創新模式朝向企業化經營,並透過推廣優質農村好物,讓更多人看見農業競爭力與臺灣農村的美好。

翻轉農村新活力:以創意帶動社區,看見青年在地扎根與實踐永續的勇氣

農村再生十年,從生產、環境、人文、生態、體驗、休閒到青年參與,再再展現豐沛能量。尤其有愈來愈多年輕世代在水保局有系統的帶領下走入社區、認識農村,發揮創意幫助農村擁抱改變,成為翻轉農業與實現永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