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舊址大10倍多!岡山魚市場告別老、舊、亂 換新厝有3大優勢

岡山魚市場新場址3月已啟用,圖為拍賣場區。

內容提供/《漁業推廣》 文、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漁業推廣科科長 林琳

魚市場具有形成漁產品價格及快速集散的重要功能,是漁產運銷體系中重要的通路,並提供漁產品集中、維持交易秩序、保護生產者及消費者權益。1964年設立的岡山魚市場,為嘉義以南主要養殖魚類交易場所,也是高屏地區唯一的消費地魚市場,供貨商來自全國各地,交易的漁獲物從養殖、沿岸近海現撈魚貨、進口魚貨到冷凍魚貨都有,銷售市場包括臺南、高雄、屏東地區,是全國養殖漁業最大宗交易平台。

不過長期以來,岡山魚市場因為建物老舊、拍賣面積不足、市場周邊交通紊亂、環境及噪音問題,屢屢被提出遷址的倡議。為提升岡山地區生活品質,同時因應未來業務發展需求與擴大交易規模,自2017年起,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積極展開岡山魚市場遷建作業,選定岡山區嘉新東路的新場域進行興建,歷經約2年用地取得及工程建設,已於今年3月正式啟用。

魚貨不落地  強化品質控管

水產品營養價值高,但卻容易隨時間而腐敗,因此需要透過低溫控制與良好的作業而使魚貨品質維持鮮度。目前占地近2公頃的岡山魚市場新址,比舊址大10餘倍,空間規劃為魚市場、活魚議價區和活魚處理區,符合交易雙方使用習慣,提高營運效率。

新市場內部動線規劃流暢,攤商使用空間擴大。

 

為保持魚貨鮮度,新市場添置了冷藏庫、冷凍庫、製冰機,和衛生檢驗等硬體設備。同時,為落實「魚貨不落地」導入國際標準HACCP制度,確保漁產品新鮮、安全和衛生,亦輔導承銷人員取得認證,強化漁產品品管,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衛生為新場域的推動目標。

提供就業機會  帶動魚市場產業鏈

傳統魚市場的作業性質主要以勞務為主,消費地魚市場因須配合零售市場早上開市,故作業時間集中在半夜至清晨,人力需求如:魚貨工作夥伴、殺魚幫手、賣魚助手、理貨員及魚貨司機等。目前除了基礎的勞務員工,也需要專業管理人才,提升魚市場經營績效,配合引進自動化設備和電腦化系統,達到節省人力,邁向資訊化管理的目標。

新規劃的空間、設施都更有利於生產者各種作業需求。

岡山魚市場是以養殖魚種交易為主的消費地魚市場,進場魚貨供應攤商計94攤,而承購魚貨承銷人約有112人,供應商每天晚上11點開始進場理貨,拍賣交易時間為凌晨2點到6點半,原本舊魚市場統計資料年交易量約為3千公噸左右,搬遷到新場域後,魚市場估計約有1萬4千公噸以上的年產量,提供約1千個左右的魚市場相關就業機會,新址毗鄰岡山肉品市場、梓官家禽市場形成群聚效應,成為南臺灣最大農漁產批發中心。

提高流通性 打造多功能綜合營運中心

新市場腹地寬敞,設施新穎完善,營運後結合多功能的交易設施、新的軟硬體設備及資訊整合運用等特性,以多元化的經營規劃具有漁產品批發、推廣展示及觀光休閒現代化多功能的綜合營運中心發展。

全新的岡山魚市場比舊址大10餘倍。

除傳統批發市場的營運功能外,未來也預計再結合「冷凍倉儲中心」、「展示推廣物流中心」,讓漁產品能快速集中和分散需求,藉此提高流通性之外,也能增加競爭力,讓岡山魚市場成為現代化的指標性消費地魚市場。值得一提,後續也將同步擴展電子商務,增加漁產品網路配銷業務,並規劃與各大魚市場籌組策略聯盟,以聯合進貨方式發展物流配送業務,打造現代化多功能漁產品綜合營運中心。

本文轉載自404期《漁業推廣》月刊,原文標題〈岡山魚市場搬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