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政府領頭出擊!開拓農糧新通路 疫情對臺灣農糧產業的衝擊及政府紓困振興措施

臺灣防疫有成,農糧署在中職首度開放球迷進場、備受國際矚目的時刻,於新莊棒球場內野看臺設置美麗花海,營造臺灣強力出擊的意象。

文/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技正 蔡正宏、吳國政、陳柏文、農委會農糧署企劃組視察張耿勳、農委會農糧署運銷加工組科員黃建嚴    圖表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2020年初全世界爆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迄今已延續五個多月,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採取人流管制與國境封閉等措施,改變一般民眾的生活方式,公共活動受到限制而大幅減少,引發終端消費陡降、失業人數攀升及消費市場萎靡的恐慌,對農糧產業也造成極大的影響。

臺灣自今年(2020)初世界各地爆發肺炎疫情後,因相關疫情控制政策,衍生入境人口驟減及旅遊人數下降,飲食習慣從餐廳走向外帶,家庭烹飪比例提高,導致農產品消費量減少,部分農產品因供過於求,尤其以非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受影響程度較高,為保障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啟動各項紓困措施及振興方案來協助農民,因應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產銷問題。

肺炎疫情於全球大流行,部分國家於疫情開始時限制糧食出口,導致國際糧食如稻米等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大,農糧署立即公布臺灣公糧稻米庫存及生產供應情形,以安定民心,同時輔導糧食業者加工碾製糙白米,以滿足市場消費者所需。今年4月底臺灣公糧庫存82餘萬公噸,民間庫存約10萬公噸,4月底開始採收的第一期作預估約90萬公噸,9月下旬開始收穫的第二期作約50萬公噸,合計至今年底可供應量約232萬公噸,依據臺灣每月消費10萬公噸計算,足供二年消費之需。充裕的食米庫存,不但可以確保國人食用需求,並有餘裕外銷,且可配合防疫提撥供應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防疫酒精。

針對進口量較大的黃豆、小麥、玉米等雜糧穀物,除透過主要進口國的駐外館持續收集國外生產及供貨情形,以確保臺灣進口順暢;同時亦盤點國內相關穀物種子庫存數量及可擴大種植區位,事先布署,需要時可配合疫情對國際穀物出口的影響輔導農民擴大種植,以降低可能的衝擊。

水果花卉最受衝擊 水果外銷受阻,花卉內外交困

農產品部分以花卉及果樹受疫情衝擊程度最高,依據農情預測資料顯示,今年多項果品均豐產,臺灣水果自給率達九成以上,即使國外水果進口受阻,國產水果仍足以供應內需及外銷市場。在銷售方面,以外銷量大、又以中國為主要目標的果品如番荔枝(俗稱釋迦)及鳳梨首當其衝,同時間民眾因擔心疫情,減少餐廳外食頻率。

國內花卉消費多用於婚喪喜慶或民俗慶典,為因應防疫工作,包含3月媽祖繞境活動取消、婚禮等群聚活動延期等,需求大減,對花卉產業影響甚劇。以臺北花卉批發市場交易情形來看,3月至4月每把均價53元左右,比去年同期的69.5元減少23.6%,營業額下降三至四成。

花卉外銷情形同樣嚴峻,國內花卉年產值新臺幣165億元,其中外銷值逾66億元,外銷占比接近四成,其主要品項有蝴蝶蘭、文心蘭、火鶴、洋桔梗、國蘭、馬拉巴栗等,主要外銷美國(39%)、日本(26%)、越南(11%)及荷蘭(8%)等國,受國外市場封城與航班縮減或取消、經濟活動停擺的影響,今年4月花卉外銷量1,219公噸,較前三年(2017~2019)同期2,518公噸,減少1,299公噸,外銷值減少1.3億元。

在蔬菜部分,短期葉菜類因生育期短(約21~35天),為高複種指數蔬菜,農民全年依不同菜種可種植七次左右,且會依市場需求進行土地輪休,調節供應數量。部分種類則須仰類進口補充市場需求,蔬菜生產上尚可滿足國內需求,少部分品項如短期葉菜類受餐廳消費人數減少,需求量降低。

農糧署號召「全家楓買花.幸福生活一把抓」運動,輔導全聯、家樂福及楓康超市在門市販售當令國產花卉,拓展花卉銷售新通路。

因國際間受疫情影響運輸中斷及封城措施造成消費習慣改變,農糧署除輔導農民取得國際認驗證爭取新興海外市場,亦輔導業者輸銷其他國家,以及加強國內推廣行銷,以代位消費方向推廣用花,開拓超市量販店、宗教用花與電商等多元新通路販售花卉,加強推動蔬果生產單位媒合電商平臺協助促銷,讓消費者毋需出門亦可購買到新鮮蔬果,穩定通路與價格。

7對於外銷受阻的花卉,農業公部門以代位消費的方式推廣用花。

【本單元與農糧署合作製作●企劃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