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7 頁
【臺南好呷市】轉角廚房:記憶裡的滋味為錨,重現童年餐點
說起臺南四大市場,北市場鴨母寮發展百年,周邊鄰近廟宇眾多,過往至今皆為鬧熱地,因此美味小吃亦多。打開臺南觀光介紹,鴨母寮市場必不可少。位於市場邊上的「轉角廚房」,提供義式風格輕食,四代傳承的鋪位,見證鴨母寮的每時每刻。
【臺南好呷市】綣綣屋:堅持天然食材 創作受人期待的霜淇淋
美國藝術家Kurt Perschke所發起的「紅球計畫RedBall Project」今年3、4月間造訪臺南古城,位於國華街上的冰淇淋品牌「綣綣屋」特地以國產草莓、仙人掌汁製作鮮豔的果凍「紅球」,開發「紅球霜淇淋」。紅球霜淇淋呼應城市藝術行動,清涼消暑外,更療癒人心,觀光客打卡自拍,不免讚嘆:「卡哇伊」。
林業保育署2025《島原生境》月曆 印花設計重新解構臺灣原生植物姿態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025年《島原生境》月曆,精選濱海、城鄉、淺山以及中、高海拔共65種木本植物,融入蜜源、園藝景觀、民族植物等元素,並首度以印花設計的概念,將原生植物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植景紋樣,月曆中的動植物插畫特徵,並經專家審定。即日起至9月29日24時止,《島原生境》月曆與桌曆限時不限量開放線上預購。
守護關山有機水稻田 本土黑殭菌菌種成功防治稻黑椿象
關山鎮一處連綿100公頃之有機水稻田轉行有機操作3個期作後,於110年第二期作收割時發現大量稻黑椿象成蟲。在農業部的指導下,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與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國立中興大學等單位共同努力合作,1年內研發出有效的稻黑椿象有機防治策略,讓原本已打算放棄有機栽培的60多位農友,重新燃起堅持有機栽培的信心。
【臺南好呷市】甜在心紅豆餅:日賣千顆的平民爆漿甜點
「忙的時候,最多一天會做到一千多顆紅豆餅。」店主黃素芬一邊說明,手腳也沒停下,熟練處理幾乎無間斷的取貨、預訂人流與結帳,電話同時響個不停。兩座大型烤爐加上幾名技術俐落的員工,還未中午,儲架上已經是滿滿的紅豆餅陸續準備出貨。
【臺南好呷市】國正食堂:飄香山上的傳統辦桌菜
提起山上,「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一到假日便滿是旅遊人潮,但更不能錯過的,是深受在地人喜歡、一問便「膝反射」推薦的合菜餐廳:國正食堂。「從我接手到現在大概滿五十年了。」李怡慧的母親手執鍋鏟,迅速下料大火炒三鮮。作為食堂第二代的丈夫病後,她義無反顧接手食堂家業,持續製作古早味好料。
【臺南好呷市】福興號蘇家百年冰店:吃一碗心意慎重的甜蜜刨冰
清早善化市場已滿是人潮來去,不同於往辦公室直奔的上班族,市場多是有買菜、備菜之需的早起人士,或剛下工想著填飽肚子回家休息的夜班人員,就著日光正艷活力開市,熱熱鬧鬧。日日早上八點半營業的「福興號蘇家百年冰店」,才剛布置好各食材,人流就迫不及待一波波湧上。
感謝發起花蓮震災募款 瑞穗農會請客日本笠間市16所中小學營養午餐吃文旦
農業部農糧署與日本笠間台灣辦事處攜手合作,預計10月4日供應茨城縣笠間市16所中小學校營養午餐、共約5,126名師生,品嘗臺灣產銷履歷優質文旦。為了感謝笠間市曾發起0403花蓮震災募款活動,將善款全數採購花蓮文旦,協助花蓮振興當地產業的善舉,瑞穗鄉農會主動無償提供這次推廣活動所需文旦,進一步加深臺日互助美好的友誼。
移植葉菜免彎腰、設施栽培也可用!新一代履帶式電動移植機開發
目前溫網室小葉菜類的移植作業,多數仍以傳統人工方式進行,夏季高溫季節進行移植作業,人員體力消耗極大,蹲式彎腰作業也容易受傷導致僱工不易。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出新一代履帶式電動移植機,應用於設施葉菜生產內使用,能使設施葉菜生產機械化並提高生產工作效率。
【臺南好呷市】蓮華素食:西港菜粽 傳承父親的西港第一名美食
西港菜市場的蓮華素食菜粽,在2020年西港區公所舉辦票選,是公認第一名的「西港美食」,素食料理能夠獲得大眾一致青睞十分不易,老闆娘王繪期傳承自父親王崇的老味道,再加上自己不斷的研發,並堅持用好的原料,全素沒蛋沒五辛,高品質,銅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