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5 頁
農業資源零廢棄 永續利用創多贏!農林產業生物質剩餘資源循環場首發啓用
為有效循環利用生物質剩餘資源,農業部農糧署輔導恆春鎮農會設置「農林產業生物質剩餘資源循環場」,預估該場運轉後,每年可去化恆春半島5,000公噸以上果樹枝及銀合歡等農林產業剩餘資源,並能加值產製菇蕈栽培介質及生質燃料顆粒等產品。
飼糧益生菌、微生物除臭 芽孢桿菌與氨氧化菌應用在畜牧生產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細菌廣泛被應用於大規模的工業發酵,如生產酒精、味精及其他有機酸。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興起與進展,使得細菌成為生產重組蛋白質(如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的理想宿主。部分細菌亦被用於處理環境污染,以及開發為益生菌和益生元產品,以提高經濟動物的生產效能,並優化養殖環境。
火山浮石漂來臺灣 可取代進口介質應用於蕨類栽培
臺東農改場針對國內應用最廣泛之兩種蕨類——腎蕨與山蘇,進行火山浮石混合介質栽培試驗。結果顯示,經洗鹽後之火山浮石,於蕨類盆花栽培所需之混合介質素材選擇上,可替代市售珍珠石與白火山石;可供相關園藝業者參考應用,使飄洋過海之火山浮石成為園藝可利用資源。
邁向洋蔥栽培機械化 國內洋蔥穴盤育苗技術革新與挑戰
洋蔥為國內重要根莖類作物,主要產地分布於屏東、高雄、彰化及雲林等縣市。不論中部或南部地區育苗期均處於颱風及降雨頻繁的季節,傳統的露地土拔苗容易受到天然災害損害,此外,傳統洋蔥移植需倚靠大量勞力進行,但近年農村人口老化,農業缺工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天然災害及缺工問題,目前已引進自動化移植機械加以解決。
循環利用創造雙贏!番茄採種副產物供家禽飼養 提升雞蛋品質
消費者在選蛋品時,常會選擇蛋黃顏色偏深黃色(或橘色),蛋禽飼養業者為了迎合大眾以及提高價格,會在飼料中添加胡蘿蔔素、蝦紅素等脂溶性色素,這些天然色素對飼養家禽蛋黃的著色及營養相當重要。因此,可以將番茄副產物如果皮渣、果肉添加於飼料中,且有維持飼養禽畜健康之效益。
國產大豆新風貌!護心血管專利發酵成分 引領農業生技大躍升
隨著國人對飲食營養與健康的重視,「吃」不再僅僅是為了飽足,若能從藥食同源與預防醫學角度,從農產品中研發可支援全齡不同族群天然營養補充需求的產品,除了可滿足不同年齡層的營養需求,還能促進農業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這樣的策略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支持。
寶島慶豐年 Podcast
請連結至各大平臺聆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茨城縣持續採購臺灣香蕉供學校午餐 農糧署盼未來推紅龍果入校
農業部農糧署於2019年與日本茨城縣笠間市簽定【強化飲食及文化交流發展合作備忘錄】,強化臺日食農教育交流。今(2024)年日本茨城縣18市町再次採購臺灣香蕉供應學校午餐水果,預定11月8日於該縣那珂市立第一中學舉辦臺灣香蕉供餐活動,並邀請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率團與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前往共襄盛舉,推廣臺灣香蕉。
國際玉米動態:緬甸大力出口 阿根廷將減少栽培
緬甸商務部統計,緬甸在本財年首季出口逾100萬公噸玉米,超過其年產量三分之一,價值逾2.65億美元。依據阿根廷國內報告預估,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國阿根廷2024/25 年期玉米播種面積將大幅縮減,可能為近年期最低水平。
臺灣蘭花新發現!突破性抗發炎活性成分 推動新世代農業向前行
臺灣蘭花栽種技術享譽國際,長庚科技大學藥物研發團隊與青農合作,結合天然物、化學、藥理學、農業、臨床醫學和產業的專業知識,從蘭花萃取出抗發炎的新型植物成分,積極開發臺灣蘭科植物為功能性食品,不僅為臺灣永續農業作加值,更為廣大亞健康族群覓得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