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3 文章
玉米是全球重要糧食及飼料作物,國際貿易情形值得各界關注。(攝影/Jayson Roy on Unsplash)

國際玉米動態:緬甸大力出口 阿根廷將減少栽培

緬甸商務部統計,緬甸在本財年首季出口逾100萬公噸玉米,超過其年產量三分之一,價值逾2.65億美元。依據阿根廷國內報告預估,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國阿根廷2024/25 年期玉米播種面積將大幅縮減,可能為近年期最低水平。

黃聰龍教授與其研發團隊於臺灣白及之研究榮獲國內生醫與健康領域最高指標獎項國家新創獎。(圖片提供/長庚科技大學)

臺灣蘭花新發現!突破性抗發炎活性成分 推動新世代農業向前行

臺灣蘭花栽種技術享譽國際,長庚科技大學藥物研發團隊與青農合作,結合天然物、化學、藥理學、農業、臨床醫學和產業的專業知識,從蘭花萃取出抗發炎的新型植物成分,積極開發臺灣蘭科植物為功能性食品,不僅為臺灣永續農業作加值,更為廣大亞健康族群覓得曙光。

金水冷飲部老闆蘇炯霖一家人。

【臺南好呷市】金水冷飲部:百年在地名店 古早甜粿引領時尚

店頭掛著歷史悠久的牌匾,金水冷飲店是新化市場在民國五十年代大火後,最早參與集資重建的36攤之一,蘇炯霖說原本阿祖那一代就在善化製作各式米製品,他的阿公遷移到新化來,主要販賣紅龜粿、甜粿、發糕、湯圓等祭祀用的米製品,夏天也賣粉粿、粉角、愛玉、仙草等冰品配料。

國土計畫的推行是今年臺灣輿論焦點之一,有諸多不同立場的意見,認為應放緩實施,同時也有學者、公民團體認為如期實施國土計畫才能改善臺灣的土地使用。(攝影/陳大中)

【觀點投書】回應農村生活需求、提升農地管理及品質 國土計畫不應再展延/黃偉茹

在2016至2022年間,臺灣耕地面積從74.6萬公頃下降至72.7萬公頃,少了逾1.8萬公頃。前述數據已經顯示舊制度,也就是現行的「區域計畫」及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無法真正維護農業生產環境,臺灣即刻需要新的制度工具來協助解決問題,讓國土計畫準時實施,才是真正為臺灣農業發展著想。

橫跨世紀臺灣后里葡萄溯源 始於日本釀酒葡萄之父川上善兵衛

溯本追源,日本葡萄酒之父川上善兵衛於1890年所創立的「岩の原」葡萄園,正是臺灣最重要的釀酒紅葡萄黑后(Black Queen,ブラック・クイーン)的發源地。樹生酒莊洪吉倍與陳千浩老師念茲在茲,要帶著獲獎的黑后紅埔桃酒重回岩之原葡萄園,來到川上善兵衛的墳前,獻給在天上的日本釀酒葡萄之父,親自說一聲:「非常感謝。」

「修安扁擔豆花」老闆謝明融先生

【臺南好呷市】修安扁擔豆花:每樣配料皆用心 「修安」做滿分豆花

現年51歲的謝明融經營修安扁擔豆花,他過去是西點麵包師傅,民國88年創業做黑糖剉冰,93年再跟赤崁樓賣了五十年豆花的汕頭老師傅「豆花伯」學做豆花。謝明融回想,當初想拜師,豆花伯卻不教,他隨口說「讓我看兩天就好」,意外激起豆花伯好勝心、回嘴「看兩天就會?」讓他因此得以見習兩天學得本事。

新一代的老攤位,充滿新氣象。

【臺南好呷市】阿姑豆腐:豆腐世家新世代 美味更升級

「豆腐有分軟的跟硬的,如果煮湯的話要選軟的。」雖然客人絡繹不絕,但面對每一個問題,翁林騰都一一耐心答覆,年紀輕輕就從媽媽手上接手攤位的他是阿姑豆腐的第三代,不過早於外婆在市場擺攤之前,他的阿祖就已經在製作豆腐了。直到現在,攤位上的豆腐、白豆乾都還是來自他舅公工廠製作。傳承代代相傳的家族味道,注入新世代的活力。

優喝呵健康飲食的老闆林子佳女士。

【臺南好呷市】優喝呵健康飲食:以純粹製作 天然的最健康

臉上掛著溫暖的笑容,林子佳說:「多笑才會健康。」在優喝呵健康飲食,健康指的不只來自用心準備的餐點,還有老闆娘散發的正能量。 經營健康早餐店16年,林子佳認為身體需要的各式各樣的營養存在於形形色色的食物中,多吃五穀雜糧增加飲食多樣性,對身體自然有幫助。

一家人齊心經營,老肉舖新生。

【臺南好呷市】京發肉舖:冷鏈保鮮 創造豬肉更多吃法

不同部位豬肉適合料理各不相同,大里肌肉適合做豬排,梅花肉適合燒烤、做餡料及火鍋肉片;但一頭豬可以細分多少部位、豬肉有多少吃法,在臺南市東菜市公有零售市場「京發肉舖」,永遠有讓人意外的答案。

「洪姊私房菜」第二代接班人葉人豪先生

【臺南好呷市】洪姊私房料理:以私房菜征服臺南人客的心

百年東菜市裡,有一家小小兩坪店面,以私房菜征服人客味蕾,雖然與其他老舖相比算是後起之秀,可是吃過都說好。「洪姊私房料理」提供各式熟食,講求美味,更講究健康養生。如今傳承至第二代葉人豪先生,二十三歲開始從頭與媽媽學,如今也七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