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51 頁
養豬頭數近期調查:肉豬供應穩定 小豬場正持續退場
農委會定期於每年5月及11月辦理養豬頭數調查,除獲得毛豬現有在養量,以了解養豬飼養分布、產業經營概況及其變動情形外,並預估未來半年可供應國內市場屠宰量,作為供調節毛豬產銷及穩定豬價政策參據;目前看來,整體產業繼續朝向大型化的經營形態發展。
【雞肉以上 鳥學未滿】你也喜歡有彈性的大腿,對吧?
各位,你喜歡的是柔軟的雞胸肉,還是有彈力的雞腿肉呢?雞胸肉比雞腿肉要柔軟的理由之一,是因為那是來自沒有怎麼被鍛鍊到的肌肉。由於胸肉是飛翔肌,被飼養在雞舍中的家雞很遺憾地便沒有鍛鍊的機會了。與此相對,雞腿肉則是腳的肌肉。即使是飼養來食用的家雞,也不是整天坐禪度日的。
廢渣農村?那些農村裡的廢棄品、格外品與醜蔬果/黃仁姿
什麼是「格外品」、「次級品」?筆者走訪農村進行實察,與農民進行訪談,特別是面對老農的時候,逐漸意識到此一問題。臺灣的農產品種類繁多,面對不同類型的產業、農產項目,筆者欲深入追問「格外品」時,赫然發現第一個必須面對的難題是:「格外品」、「次級品」在我的母語裡怎麼說?
基改食品將帶來革命嗎?我們仍須明瞭風險/郭華仁
網路時代謠言滿天飛,手機偶而冒出「紫甘藷是基改的、基改食品吃了會成為基改人」等謬論,干擾消費者的認知;不過,縱然那是謠言,也不能就說基改食品是安全的。反之,媒體上也會看到學者講基改食品安全無虞,但其中有些與學術發現不符,一切都要看證據。
肉乳替代食品在歐洲──進擊的素食與畜產的抵抗
在歐洲,隨著素食者增加,動物性食品的消費可預見會減少,伴隨著肉乳替代食品市場規模擴大,許多肉類及乳品製造商也投入此市場。歐盟執委會公布了綠色協議政策,期使食農領域永續經營,以及其重心往植物性食品發展,對畜產界造成壓力;傳統的畜產領域也努力強化永續發展措施,並試圖壓抑替代食品的競爭。
伴你認識夜光中的神祕──全國最強蛾友社團「慕光之城」
在那個年代,國人對於蛾類仍然相當陌生,這一特展應該是臺灣首次以蛾類作為展示主題的展覽。我們找到了一則記載在《古今注》的文字:「飛蛾:善拂燈,一名火花、一名慕光」,當時有一部頗受歡迎的電影就叫《暮光之城》,團隊決定特展就以「慕光之城──台灣蛾類多樣性特展」為名,並以此展開宣傳。
全臺首間芒果初級加工場 玉井聯興農產初級加工場啟用
大量收成的芒果不耐久放,需加工製成芒果乾,拉長保存期限及增加經濟價值,臺南市玉井聯興青果生產合作社在農委會及臺南市政府輔導下,成立全臺首間芒果初級加工場,今(27)日正式啟動。預估未來每年可處理約50公噸芒果,創造年產值約450萬元。
防堵非洲豬瘟 農委會宣布養豬場暫停使用廚餘一個月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7)日宣布,防堵非洲豬瘟擴大,嚴守最後一道防線,8月30日(下周一)起,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9月1日至9月30日養豬場暫停使用廚餘餵飼豬隻,違者最重裁罰300萬元。
【非洲豬瘟】病毒侵門踏戶 養豬產業危機邊緣
自百年前發現非洲豬瘟病毒以來,它的足跡已橫跨大半個地球、影響數十個國家。近年傳入中國後很快便幾乎蔓延中國全境,與中國相鄰的臺灣也備感威脅。在中國、越南相繼染疫後,臺灣多次出現海漂死豬,及豬瘟肉製品闖關的事件,雖然至今(2021)年都成功守住國境,但卻在8月20日於國內發現走私的疫區肉品,臺灣養豬產業上中下游,以及加工業、飼料業等關聯產業2000億元產值,以及你我餐桌、爐上的肉,頓時面臨危機邊緣。
一直做好事直到世界改變──以「數位智慧」走入養殖新世代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所發布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披露,在2021年人類消費的養殖魚類總量,或將首次超過野生魚類。FAO主任Manuel Barange將其視為一個里程碑:「這意味着在過去50年裡,包括水產養殖、內陸魚和深海魚在內的魚類供應量顯著超過了人口量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