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50 頁
你想來點……漢餅還是麵包?百年前的臺灣烘焙業/陳玉箴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臺灣烘焙業是從戰後美援才開始,但如果真是這樣,「百年漢餅老店」又怎會存在?自清代以來臺灣已有漢餅舖,日治時期的臺灣宴席上有「雞蛋糕」作為點心,也能在車站、喫茶店、珈琲店等品嚐到麵包、三明治等。麵粉類製品,在美援之前即已出現在臺灣的生活,甚且在祭祀、節慶時扮演要角。
【到綠色餐廳吃飯】磨亮深山廢棄校舍 端出風土慢食──大山北月
來的時候是秋天,這季節的「大山北月」清風怡人,野薑花處處綻放,臺3線特色農產,被巧妙地運用在一套一套的餐點裡。位於新竹橫山鄉深山裡的「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與他的伴侶吳宜靜,攜手醞釀、開發、守護許多有趣的好東西,讓你在離開那座山以後,忍不住頻頻回首,想一再回訪。
中衛30週年與APUJAN跨界合作 重磅推出中秋茶禮、全新形象制服
迎來疫情下的第二個中秋節,中衛發展中心於30週年之際,邀請36家業者夥伴於疫中併肩重磅出擊,推出《品讀台灣味》中秋節茶禮,並由旅英時裝設計師詹朴APUJAN跨界設計精裝書衣,讓大家重新看到臺灣土地的經典和靭性。同時發表中衛發展中心30週年全新形象制服,以嶄新樣貌迎向挑戰。
徵召海上公正之眼 月薪最高上看9萬9「遠洋漁業觀察員」
漁業觀察員工作是依據國際漁業管理組織要求而設置,自2002年起執行至今。目前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和漁業署招聘遠洋觀察員,依照任務所需,被指派在三大洋執行觀察業務,近來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海上觀察任務以太平洋海域為主。
廚餘養豬新規定:豬隻199頭以下禁止廚餘養豬
因應緊急防堵非洲豬瘟病毒入侵養豬場,9月全月全國暫停廚餘養豬,農委會最新宣布,自10月起,豬隻頭數199頭以下小型廚養豬模式全面輔導退場,全力將非洲豬瘟疫情阻絕於境外。
追上時潮的飄搖之眼:攝影家楊基炘的深情且深邃
1950年代,楊基炘進入豐年社及農復會新聞組任職,當時的全球攝影風潮正處於一個從純粹紀實,轉換至商業與藝術領域的交界期。翻閱當時的《豐年》,不難發現在這股風潮下的編輯前輩們,大概也在思索著如何用更嶄新的視覺語言,來詮釋當時的臺灣農村風情。
【菌菇博物館】致命致幻的毒菇
雖然毒菇惡名昭彰,但很少真菌有劇毒。全球兩萬兩千種產菇的真菌之中,只有大約120種有毒而且實際能造成危險,僅占總數的0.05%。另外90種真菌可能讓一些人肚子不舒服,大約150種有致幻的特性。此外,有些黴菌會產生劇毒物質,包括鐮孢菌屬,這一屬的真菌有潛力可用於生物戰。
【菌菇博物館】早期的真菌學家
了解真菌界之路既漫長又艱辛。古希臘羅馬時期認為閃電會產生蕈菇,直到18世紀中葉,博物學家還是不大了解真菌;「現代分類學之父」卡爾.林奈(1707-1778)其實沒讓真菌研究進步,反而倒退了。不過仍然有些小小的突破,逐漸釐清真菌的定義,演變為今日真菌學家所知的樣貌。
【菌菇博物館】奇妙生物藏有神奇靈藥
在人類發現的藥物之中,有些最重要的藥物來自真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研究真菌,希望找到下一個救命仙丹。讓一些真菌在人類藥物中藥效強大的特性,可能在野外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使競爭同樣資源的細菌不易生長。有些真菌重新定義了藥物的能耐,最著名的就是盤尼西林。
【失落的橡膠帝國】亞馬遜橡膠的沒落 曾引來一個美國夢
19世紀下半橡膠需求達到顛峰時,亞馬遜乳膠占了巴西總出口量的4成,包辦了大部分用來做墊片、閥、皮帶、電線絕緣、馬車、腳踏車、汽車輪胎、靴子、鞋子、雨衣、保險套和吊襪帶的橡膠。但1925年當福特和汎世通打算涉足橡膠業時,這股橡膠熱早已成空,亞洲出口的橡膠遠遠超越了橡膠的原生地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