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博物館】致命致幻的毒菇

03-1a 菌菇博物館 毒姑

內容提供/大家出版 文/伊斯特・蓋亞(Ester Gaya)等 譯/周沛郁

真菌恐怕是地球上我們了解最少、誤解最多的生物。真菌和動物的關係比和植物更近,這類生物是維繫我們食物來源、健康、生態系和全球大氣化學的關鍵。真菌的生活方式和形態五花八門,有的小到只能從顯微鏡窺見,有的則超級古怪。

雖然毒菇惡名昭彰,但很少真菌有劇毒。全球兩萬兩千種產菇的真菌之中,只有大約120種有毒而且實際能造成危險,僅占總數的0.05%。另外90種真菌可能讓一些人肚子不舒服,大約150種有致幻的特性。此外,有些黴菌會產生劇毒物質,包括鐮孢菌屬,這一屬的真菌有潛力可用於生物戰。

最危險的蕈菇之中,有些常見於溫帶地區,有些可食蕈菇與毒菇親緣關係接近,而且外觀非常相似,甚至屬於同一個屬。大部分的中毒案例是把毒菇誤認為可食的近親,採集蕈菇食用時,一定要非常小心。誤食毒菇可能導致噁心、嘔吐,甚至痛苦的死亡。不過在歐洲,許多中毒事件發生在吃了絲蓋傘的狗身上,尤其是草坪上的土味絲蓋傘

白蕈(毒鵝膏)的毒素會攻擊肝臟,吃下後可能過一天左右才會產生症狀。有些橙色的絲膜菌同樣令人討厭(尤其是毒絲膜菌),其中奧來毒素的影響可能需兩週以上才會顯現,導致腎衰竭,需要移植腎臟才能救回一命。

特別有趣的是麥角菌屬真菌產生的物質――麥角胺的效果,尤其是黑麥角菌,這種麥角菌的外觀是黑色彎刀形構造,在穀物和其他禾本科的穗上生長。麥角胺會干預神經系統,導致幻覺、發癢和灼熱感,也會使血管收縮,可能導致壞疽。真菌演化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有些沒有毒性,對人類有很大的益處,例如環孢素盤尼西林史他汀類藥物。我們不大清楚許多天然產生的化學物質的作用,但許多都極可能是為了防止昆蟲攻擊,或用作抗生素,抑制細菌和寄生性微型真菌生長。


大家出版社-菌菇博物館-毒姑

幾種知名的毒菇、毒性真菌。可右鍵點圖放大。繪圖/凱蒂・史考特(Katie Scott)

圖片解說

1.魔鬼牛肝菌

學名:Rubroboletus satanas

  • a) 外觀
  • b) 剖面圖

取魔鬼之名,是因為菌柄呈鮮紅色,而且有毒,即使只食用很少量,也可能導致嘔吐、脫水。菌肉如果切開或撞到會變成藍色。

2.鹿角肉座殼菌(火焰茸

學名:Trichoderma cornu-damae

這種致命的真菌生長在亞洲部分地區,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真菌之一。醒目的紅色子實體很像鹿角。

3.黑麥角菌

學名:Claviceps purpurea

  • a) 子實體放大圖
  • b) 裸麥上的麥角

麥角中毒是已知最早的真菌中毒案例之一,中毒紀錄至少可以追溯至西元前六百年。在十三、十四世紀的歐洲,裸麥是用來做麵包的主要作物,因此麥角中毒時常影響整個聚落。一六九二年美國麻州賽林鎮發生的女巫審判與處刑,很可能就是麥角造成幻覺的特性導致的結果。

4.鱗柄白鵝膏

學名:Amanita virosa

這種致命的蕈菇生長在歐洲各地的林地,在夏秋兩季很顯眼。子實體是純白色。

5.白蕈(毒鵝膏)

學名:Amanita phalloides

這種致命毒菇的毒素中,鵝膏蕈鹼會抑制一種關鍵的酵素,因此干預細胞最基本的運作,可能導致細胞死亡。這種特性有攻擊癌細胞的潛力,所以科學家正在研究。

6.鹿花菌

學名:Gyromitra esculenta

有毒的鹿花菌和可以吃的羊肚蕈(真羊肚蕈)很像,因此鹿花菌的英文俗名就稱為「假羊肚蕈」。


延伸閱讀


菌菇博物館 封面

 

 

 

《菌菇博物館》

作者:伊斯特・蓋亞等撰文、凱蒂・史考特插畫

譯者:周沛郁

出版:大家出版

 

 


本文摘自伊斯特・蓋亞等著、大家出版《菌菇博物館》,原標題為〈【四號展示室:真菌與人類】毒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