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38 頁
春日好好市集 百攤小農聚城南辦喜事
「城南有意思 春日好好市集」邁入第五年,今年以「原憩保滿」為主題,來自全臺的有機小農齊聚南海學園,豐富的舞臺活動涵蓋「食農教育」及「防疫檢疫」推廣。市集五週年首創春日探險隊食農闖關活動,透過與小農互動,讓小朋友獲得更多知識、認識自己吃的食物;來自農委會防檢局的防疫犬今年也沒有缺席,機場模擬互動總是成為小朋友的最愛!
【典藏歷史】臺灣麵食的養成:美援時代輸入麵粉 也改變烹飪文化
就臺灣而言,麵食成為主食絕非偶然。以當時國際局勢而言,隨著美援的進入,美國的小麥為本來不生產小麥的臺灣提供了食用麵食的糧食來源,並打開美國在國外的農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站在政府的角度而言,推動臺灣人食用麵粉,不但有助於臺灣製粉工業的培育,更可以出口較高價的稻米到國外賺取大量外匯。
全球稻作都沒有脫離威脅 不時燃燒的稻田鬼火──稻熱病菌
在臺灣,稻熱病最常發生在第一期稻作上,水稻插秧後35至45天最容易被感染。高屏地區(熱帶地區),一般是每年一至二月的幼苗期,與二至三月的分蘗期,因氣候正值日夜溫差大且濕度高(90%上),所以容易發生。到了四至五月的孕穗期及抽穗期,一旦染病就會歉收。目前有效的防治作法就是噴藥以及合理施肥。
尋度卡阿郎巨木:當臺灣最長河遇上最高樹──那些美麗島的原住民們/徐嘉君
我們沿著營地邊坡上攀,目標巨木的海拔約比營地高100公尺,上到稜線較平緩處,獵人指著樹縫間的一段直挺挺的白色樹幹說:我看就是那棵。我也同意,這次不用拿著GPS一一比對巨木,也太順利了吧!
臺灣山地資源調查的一闕牧歌──哈卡巴里斯
程兆熊的宜蘭山地行:哈卡巴里系和流興是同屬於金岳村,那裡只有十二戶人家,但人口有七十餘人,而且很是富足。那裡有大小柑橘樹三千株,每年可以結果的已不下二千株,據說在這已結果的柑橘樹中,有一株最大的柑橘樹每年結果,可達千斤。
【順其不自然】「少年仔,薅草喔!」(年輕人,除草喔!)/老斌
有位阿嬤,每次騎著電動車經過我某塊田,看到我蹲在那邊就會說:「少年仔,薅草(khau tsháu)喔!」像是一種打招呼的發語詞,不管我是不是真的在除草。對農民來說,面對雜草,都有自己現實的考量而有不同的作法,我大概有一半的農事都在除草,一邊除草一邊照顧作物或是一邊除草一邊採收。
撩動世界的花卉產業 2022臺灣國際蘭展重啟
受疫情影響停辦兩年的臺灣國際蘭展(Taiwan International Orchid Show),今年以「蘭花奇幻世界」為主題重磅回歸,總統蔡英文今(25)日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蘭花就是臺灣的驕傲,也是臺灣跟世界的重要連結,希望產官學界繼續共同努力,讓臺灣蘭花在國際上維持領先地位。
兒童節假期不可虛度!城南有意思生活節開跑 「魔幻水之旅」先出發
兒童節連假即將來到,文化總會將在4月2至3日舉辦「城南有意思」生活節,今年適逢5周年,指導單位農委會「春日好好市集」擴大封街舉辦派對,配合畜牧處寵物科的新設立,特別設立「親親毛寶貝」專區,動物相關食品、用品、收容與保險等業者加入市集,邀請民眾參與,共同打造動物友善環境。
一樣米飼百代人 傳承千年的主食──米的臺灣史
臺灣氣候溫暖、潮濕,非常適合稻作。米在臺灣是傳統的主食,所以臺語俚諺說:「一樣米飼百樣人」,罵人:「食米毋知米價」,安慰自己:「時到時擔當,無米才煮番薯湯」。臺語講「飯」就是指煮熟的米,最傳神的一句話是:「食飯皇帝大」,形容吃飯最重要,不能被打擾、中斷。
「你比阿美族還阿美族!」從柚子皮釀到柚子隔膜 顛覆水果釀造的農廢利用祕笈
我的課程第一項永遠是「猜一猜」。在做柚子系列的品嘗時,我會提前處理道具——將一粒柚子當眾殺開,一半留做剖面,另一半則按我的做法大卸八塊。除了猜的時候有對照、更直觀,也方便我不時撕一點塞給學員,看誰願意吃看看。這種強餵農業廢棄物的行為一般無法得逞,跟我一樣好奇殺死貓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