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池上的稻田景觀成為觀光焦點,是地方多年的累積與努力才打造而成。(圖片來源/tomwang@123 RF)

成為池上:池上米造就池上鄉 是米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

1946後,政府實施糧區制度以便於管制,也鼓勵稻農儘量生產,以掌握足夠糧源;同時透過以稻穀繳田賦、換取肥料的方式,低價取得大量稻穀,再高價賣到日本等地賺取外匯。1968年之後,政府開始鼓勵稻米減產,以自給自足為目標。然而,1974年,全球發生糧食危機與能源危機,實施稻米保價收購,卻也種下了目前臺灣稻米產業的基本困境。

釀酒醃肉的傳統風味還有大大可能──紅麴菌

傳統食材「紅糟」,其實就是紅麴米和釀酒剩下的酒餅發酵而成的再製品,把五花肉浸入紅糟製成「紅糟肉」。紅麴被使用在食品上的範圍很廣,有腐乳、米醋、叉燒還有北京烤鴨。除了這些食品之外,紅麴在傳統上常被用於食物染色。另外,紅麴也被用於釀酒……

有毒植物》小心!花花草草也有可能傷害毛小孩

有些動物很聰明,會避開對牠們不好的植物,但你的寵物這麼聰明的機率有多高?無聊或被關太久的寵物,可能忍不住齧咬這些常見的植物。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毒物控制中心,每年都接到近一萬通和植物中毒有關的電話。除了蘇鐵,下列任何植物也可能帶給飼主的心肝寶貝痛苦症狀──嘔吐、腹瀉,有些甚至能致命。

成功堆疊抗病基因!抗黃化捲葉病番茄「台中11號」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之秘魯、厄瓜多及玻利維亞等地區,因其營養價值及多用途性,為世界重要的果菜類蔬菜。近年來由於國人飲食習慣逐漸多元,臺灣番茄的市場需求逐年提升,至109年全國番茄栽培面積已達4,000公頃。鮮食全紅番茄為國內主要栽培番茄種類,然其栽培過程中番茄黃化捲葉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之發生,常造成番茄農友巨大的經濟損失,栽培抗病品種為解決此病害根本之道。因此如能選育對於TYLCD具抗病性之番茄品種,將是農友栽培番茄最佳品種的選擇。

廣三叉蚜繭蜂成蟲與大豆蚜蟲。(圖片來源/Roy Scott 攝影; David Willard Ragsdale 上傳至 Researchgate; 收錄於 Biology of the Soybean Aphid, Aphis glycines (Hemiptera: Aphidida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1; Fair use)

用天敵治蚜蟲!寄生蜂在田間可以很活躍 兩種臺灣常見蚜蟲寄生蜂

設施栽培因溫度較高及通風不良等問題,適合蚜蟲類繁殖,往往在短時間內大量發生,釋放蚜蟲寄生蜂為友善農業的防治方法之一。在臺灣經濟作物上常見的50多種蚜蟲上,已有紀錄到40多種寄生蜂,本文將介紹蚜蟲寄生蜂的寄生機制,和2種在國內外被用做生物防治天敵昆蟲商品的蚜蟲寄生蜂。

熊歌不是人人能唱,臺灣黑熊一定在布農心上

對於臺灣深山的布農族人而言,黑熊是矛盾的存在:獵殺黑熊是危險的行為,因此成為禁忌,但若成功獵到,又是英雄的象徵。為什麼想看見可能會攻擊人類的生物?不怕危險嗎?我邊走邊問自己,難道沒想過森林沒有圍欄,萬一黑熊朝我衝來,我能處之泰然嗎?難道我寧可冒著被攻擊的風險,也想要一睹黑熊?

抗稻熱病水稻新品種!「桃園6號」試驗種植產量穩定 適合有機友善栽培

近年來飲食習慣的改變,消費者對量的要求已經不再,轉而注重米的品質、外觀及口感,甚至是健康、安全性的要求。而有機及友善栽培以不施用化學農藥、肥料的栽培方式,減少栽培時對環境的衝擊;對於農產品品質的要求也比慣行栽培的方式更加講究,以生產安全安心的農糧產品。

女人魚攤:一個偉大的市場女人,後面一定有個軟爛的男人

阿娥姐做女人魚攤,一開始是為了自己,作為女人不能沒錢,不能只靠伴侶。結果愈做愈大,便找了常跟她買魚卻偶爾賒帳的單親媽媽一起互相幫忙,員工一個拉一個。有些女人孩子還小,卻要創業,不能深夜去魚市,阿娥姐就幫她們批貨。

循環農業加肥增產!水稻用沼渣沼液補氮 避免水稻窒息病、加快稻草腐化

稻草的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若大量掩埋至土壤中,會導致新鮮有機物含量大幅增加,在有機質分解過程中,容易造成下期作稻田土壤中氮素含量短期減少,引起水稻生育初期缺氮現象,在稻根附近會產生有機酸及甲烷等影響水稻生長之物質,此即為水稻窒息病之原因。

維多利亞時代的茶:不只造就下午茶文化 茶葉貿易還牽動工業革命?

茶和糖、咖啡、菸草、鴉片一樣,是最早大量生產、以大眾市場為目標的全球性商品。這些全球化商品也可視為活躍的經濟力量。摘茶成本為一毛錢,卻能以一塊錢販售,還能運送到世界各地。從山上茶園到英國家庭,茶葉重新安排了供應鏈上的權力軸線。茶葉交易除了引發地緣政治的變遷,也影響種種經濟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