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保收入、顧糧安、護環境,各方如何談新農業「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現行的稻穀保價收購制度和休耕補助政策雖然能穩定農民收益,讓農民在土地休養時維持收入,卻也引發許多矛盾與討論。

里山倡議案例獲選,花蓮農改場讓世界看見臺灣生態農業新面貌

台灣生態農業的發光發熱。花蓮農改場日前以「台灣東部水稻田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研發與推動」案例,獲選編入今年的聯合國《里山倡議主題案例彙編》當中

農業人口老化怎麼解?調查指出,超過六成南部高職農校生願意畢業後務農

國內從農人口平均超過60歲,改善人口老化是農業發展的重要課題,而高職農校學生畢業後是否願意務農(包含到農企業工作)以填補農業人力缺口?

風暴過後的省思 姜至剛:談食安,只講毒不講劑量,很糟糕!

從4月18日爆發戴奧辛雞蛋事件開始,消息一出人心惶惶,蛋價一週每公斤掉6元,創史上最大跌幅,不過戴奧辛是環境污染的產物,除了問「能不能吃蛋?」

【農業懶人包】必看!什麼叫「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農委會107年將推行新的計畫「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農業補貼將作整合與調整,相關前期討論會議持續進行中。然而這項政策用意為何?

多樣化創新,高市農業局長蔡復進幫農民解決搶收缺工問題

去年12月15日的午後,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第一會議室,聚集上百人參加農業局主辦的「打工神器『農來趣APP』發表記者會」

林宏燦:JR西日本的GlobalG.A.P農業融資,可帶給臺灣甚麼啟發?

認證,大家都知道很重要。農產品認證就像是電器產品的品質和保固,消費者為了求安心,買東西前會看一下有哪些認證標章;農民為了讓農產品鋪上更好的通路,拿到更好的價錢,也會積極配合認證的生產規範。

就愛這一味!高雄2號「橘后洋香瓜」成為市場新寵兒

香甜可口的洋香瓜,是深受國人喜愛的水果,近年來農友們為降低風險,提升洋香瓜品質與食安,除了採隧道式栽培之外,逐漸願意投入成本

【植物醫師】「未來植醫」的自我期許:要醫作物也醫人心

為解決日益複雜病蟲害造成不當使用農藥的問題,農委會加速研擬《植物醫師法》草案,希望明年能送進立法院審議。正在讀國內植物病理相關系所的「儲備植醫們」個個引頸期盼

企業當領頭羊,喜願與聯華宣示2018本土小麥契作邁向1000公頃

繼義美食品公司宣布支持國產農產品,今年契作採購600公噸大豆、黑豆、紅棗、苦茶籽和臺灣藜等本土雜糧後,喜願麵包和麵粉廠聯華實業今(8日)也聯袂拜訪農委會農糧署,表達希望以企業力量結合政府資源,支持本土雜糧擴大耕作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