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林宏燦:JR西日本的GlobalG.A.P農業融資,可帶給臺灣甚麼啟發?

認證,大家都知道很重要。農產品認證就像是電器產品的品質和保固,消費者為了求安心,買東西前會看一下有哪些認證標章;農民為了讓農產品鋪上更好的通路,拿到更好的價錢,也會積極配合認證的生產規範。

就愛這一味!高雄2號「橘后洋香瓜」成為市場新寵兒

香甜可口的洋香瓜,是深受國人喜愛的水果,近年來農友們為降低風險,提升洋香瓜品質與食安,除了採隧道式栽培之外,逐漸願意投入成本

【植物醫師】「未來植醫」的自我期許:要醫作物也醫人心

為解決日益複雜病蟲害造成不當使用農藥的問題,農委會加速研擬《植物醫師法》草案,希望明年能送進立法院審議。正在讀國內植物病理相關系所的「儲備植醫們」個個引頸期盼

企業當領頭羊,喜願與聯華宣示2018本土小麥契作邁向1000公頃

繼義美食品公司宣布支持國產農產品,今年契作採購600公噸大豆、黑豆、紅棗、苦茶籽和臺灣藜等本土雜糧後,喜願麵包和麵粉廠聯華實業今(8日)也聯袂拜訪農委會農糧署,表達希望以企業力量結合政府資源,支持本土雜糧擴大耕作面積。

【話有機】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購買推動友善農業

農委會於106年5月5日,公布了「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及「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當中友善耕作團體,將可對符合所推廣農法操作的農友,進行稽核,並開立證明提報給農委會

傳統金紙外的新選擇,「米金」保平安又做環保

農曆4月26日是神農大帝生日,為感念祂的庇佑及大地的滋養,賜予後世子孫糧食無虞,「三重先嗇宮神農文化祭」提供「米金」、「米平安符」給信眾

荔枝椿象蠢蠢欲動,民眾須注意避免誤觸

去年首度於宜蘭縣員山鄉和冬山鄉發現「荔枝椿象」現蹤後,近日因溫度逐漸提升,此昆蟲又開始蠢蠢欲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及民眾須特別小心提防。

【野望書寫】宛如史詩般的生命飛行

2012年深夏,第一次造訪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烏魯艾(Ulu Ai),暫時離開了文明世界,來到水電、資訊等現代設備並不發達的依班(Iban)聚落。

上任三個月,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解決舊沉痾,跨域加值創新,新農業要讓民眾有感

今年2月8日就任後,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絲毫沒有蜜月期,立即面對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爆發、農藥殘留容許標準調整爭議與戴奧辛超標雞蛋事件等一連串挑戰。

【主婦買菜學堂】 小蕃茄價格之亂

今年小番茄價格真讓人看得霧煞煞,從年初到現在,我到處在各通路觀察價格差異,發現傳統市場或大型水果攤看似便宜,一盒50元其實只有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