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從農人口平均超過60歲,改善人口老化是農業發展的重要課題,而高職農校學生畢業後是否願意務農(包含到農企業工作)以填補農業人力缺口?
由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發行、財團法人豐年社南部辦公室採訪編輯的《Young農通訊》,以分層集群隨機抽樣對南部縣市1131位高職農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61.4%學生表示畢業後願意務農(包含到農企業工作),65.6%學生則願意在學期間利用課餘時間到農地(場)實作。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得知這項調查結果後表示,此對農村人口老化帶來新希望,農委會不只高興,更要把握機會將青年農民育成方案讓更多人了解。
林聰賢指出,協助想務農的年輕人取得土地、運用資訊科技與農業機械進行智慧農業、透過獎補助方案提供資源與低利貸款、引導進行市場導向的生產模式以保障收入、實行農業保險、執行政府現正推動的「青年就業領航計畫」、鼓勵各縣市成立青年農民團體並發展為產銷合作體等,都是農委會的努力方向,目的是協助想務農的青年人運用現代科技和新方法為農業帶來創新改變,獲得更好收入。
農委會負責農業人力培育業務的輔導處處長洪忠修補充說,農委會目前有188個簽約見習農場(部份為農企業),未來會持續推動高職農科學生到農場進行職涯探索,同時深耕農業公費專班,更重要的是努力讓務農成為有前景、可賺錢、有尊榮感的工作。
雖然超過六成學生畢業後願意務農(包含到農企業工作),對於務農(包含到農企業工作)的第一年平均月薪僅2%學生願意接受基本工資21009元以下薪資, 26.4%學生希望薪資落在21010到25000元之間,32.2%學生希望薪資落在25001到30000元之間,19.6%學生希望薪資落在30001到35000元之間,19.8%學生希望薪資能高於35001元。
執行調查的豐年社副社長蘇登呼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農校生對從農與到農企業工作有意願,但需要更多機制引導農校生到農場與農企業見習與就業,由於農校生普遍無法接受低薪,農場與農企業想吸引農校畢業生前往工作,薪資福利制度應多加留意與提升。
此點從高雄市農業局近幾年力推「型農」課程可看出端倪,型農課程主軸放在教農民如何做品牌行銷及結盟合作,課程實用且能幫農民獲得更佳形象與銷售成績,每年都吸引不少人報名,迄今已培育超過500位青年農民。
本次調查也發現在農校生未來最想工作的產業方面,服務業(35.5%)排第一,之後為農林漁牧業(23%)、公教單位(17.6%)、科技業(9.2%)、製造業(8%)、及其他產業(6.7%)。
進一步統計交叉分析發現,男學生最想工作的產業是農林漁牧業(30.5%),女學生則是服務業(51.5%),遠高於農林漁牧業的13.3%。
隨著年級增加,農校生最想從事農林漁牧業的人比例持續提高(一年級21.5%、二年級22.8%、三年級25%),最想從事服務業比例持續下滑(一年級41.5%、二年級34.7%、三年級28.6%),顯示農校生接受農業專業教育愈多,對農業的認同與工作意願相對提升。
嘉義縣國立民雄農工校長孫忠義認為,農校高年級學生接觸較多實作、實習課程,累積更多實際務農經驗,因此從農意願漸漸上升,加上未來107課綱上路,實作課程比例會再提高,從農意願可能繼續成長。
高雄市國立岡山農工園藝科學生葉麒雲表示,本身讀園藝科,農業是自己的專業,務農會比其他人更有競爭力,如果跟其他人比其他專業就較沒競爭力,所以未來他想投入農林漁牧業。
《Young農通訊》為國內第一份專為高職農校學生編輯的農業刊物,本次問卷調查期間為今年2月13日到2月21日,以分層集群隨機抽樣對南部4縣市(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市)共7所高職農校(佳冬高農、內埔農工、旗山農工、岡山農工、曾文農工、北門農工、民雄農工)進行問卷調查,發出1193份問卷,最後取得1131份有效問卷。
性別分佈為男學生56.2%、女學生43.8%;縣市分佈為嘉義縣市24.4%、台南市25.1%、高雄市24.3%、屏東縣26.2%;年級分佈為一年級42.4%、二年級23.7%、三年級34%;家人有務農的學生佔46.7%、家人沒務農的學生佔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