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花蓮原生種苦瓜保健成分,具開發抗癌新藥潛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歷時十年育成苦瓜新品種「花蓮 4號」,富含三萜類、山苦瓜皂苷、苦瓜蛋白等營養成分

又驗出芬普尼雞蛋,農委會一個月內修畜牧法

8月底臺灣爆發雞蛋殘留殺蟲劑「芬普尼」,農委會立即抽驗全臺1,459家蛋雞場,確認全數合格後才放行上市,不過臺北市政府昨日公布雞蛋檢驗結果,再次驗出芬普尼殘留,讓農委會顯得尷尬

國內觀賞魚研發動能強,觀賞魚博覽會將重返南港展覽館

「2017臺灣觀賞魚博覽會」睽違2年後,將再度於今年9月22日至9月25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隆重登場,本屆活動主軸為「漫遊魚博,水族樂活」,期望藉由欣賞水中生態之美,悠遊於悠閒的情境氛圍中,達到紓壓療癒效果。

撐過蟲害!全臺唯一有機檸檬品牌花蓮「吉鄉」上市

檸檬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飲品水果,但有機檸檬種植不易,數量非常稀少,花蓮縣吉安鄉農會輔導的「有機檸檬產銷班」是全臺唯一的有機檸檬產銷班

豐年社獲「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

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得獎名單出爐,豐年社農傳媒「牛樟與油茶:尋找後檳榔時期的新綠金」專題獲得專業組平面類首獎。

農藥行三代傳承,「純良」如何改頭換面與農友搏感情?

「請問你們有賣咖啡嗎?」走進有著大片玻璃落地窗的店面,一個台塑員工急著買咖啡提提神。「沒有耶,我們這裡是農藥行。」老闆好氣又好笑回答。

從臉書倡議到成立協會,「臺灣永續鱻漁」要從消費端推動產業轉變

「臺灣永續鱻漁發展協會」今(17)日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行成立大會,希望能夠從消費端影響回生產端,讓產業改變,達到永續海洋的目標。

placeholder-light

【文化鱻事】「無魚,蝦嘛好」蝦真的是次等貨嗎?

臺灣人吃蝦要求「蝦趁跳」,即購買前、甚至烹煮前要活跳跳,才算數。或許是因為這種高標準,早期的臺灣人要吃到高檔的活大蝦,不容易,只好吃些低檔乾蝦米;它們的原料蝦都是體長不及10公分,甚至只有3~5公分的小赤蝦、厚殼蝦、小胭脂蝦、鬚赤蝦或狗蝦。

增加國產羊肉產量!「基因篩檢」剔除不良基因

為了讓有不良基因的山羊減少,畜產試驗所利用基因篩除的方式,剔除基因不良的山羊,增加國產羊肉產量。

從拍桌到拍肩,六龜十八羅漢山居民如何證明觀光與保育不衝突?

高雄市六龜區的十八羅漢山民國81年被劃為保護區,98年莫拉克風災後,當地居民希望重振經濟,結合保護區發展觀光產業,不斷和主管的林務局協商開放觀光,甚至拍桌吵架,今年總算突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