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創新健康畜產養殖,讓產地到餐桌「同一健康」

臺灣地狹人稠,高密度的飼養無可避免加快流行病在禽畜中的傳播,也會影響禽畜的生長情況。事實上,和人一樣,禽畜都需要妥善的營養照料。

樹木保護人員證照培訓,最快今年上路

許多樹木修剪都依靠景觀工程公司或環保清潔公司,部分工作人員沒有植物生理基本概念,在錯誤季節移樹、甚至直接將樹木斷頭

滴血便知產乳量,酪農不需再等小牛長大

酪農業者不需要再等到乳牛 3歲頭胎分娩後才知道產乳量好不好,農委會畜產試驗所(下稱畜試所)在去年引入乳牛基因體檢測技術,只需在小牛數月齡階段,採集血液、耳組織或毛髮囊,經檢測後就能知道相關性狀。

怕冷怕風又缺工,蓮霧農轉作增多

連日低溫凍得許多民眾受不了,也讓蓮霧農民眉頭深鎖。這兩年臺灣蓮霧外銷量翻了 6倍,但嬌貴的蓮霧怕冷又怕風, 2012年全臺蓮霧收穫面積約 5千公頃,卻因極端天氣影響,去年下滑至3千5百公頃

白腹鯖產量連9年下滑,漁業署擬新增禁漁期1個月

鯖鰺資源量近年持續下滑,漁業署雖規定 6月是禁漁期,仍有漁民反映,捕到的量仍少,魚體型也變小、性成熟時間提前。今(10)天漁業署召開鯖鰺漁業管理措施調整公聽會,漁業署有意在 2月 15日至 3月 15日鯖鰺主要繁殖期間,新增一個月的禁漁管制,並成立小組,訂定捕撈配額,最快 1年後配額管制正式上路。

白腹鯖產量連9年下滑,漁業署擬新增禁漁期1個月

鯖鰺資源量近年持續下滑,漁業署雖規定 6月是禁漁期,仍有漁民反映,捕到的量仍少,魚體型也變小、性成熟時間提前。

決戰國土計畫,環團要政府與農同行

「全國國土計畫」草案「農業發展」與「城鄉發展」專案會議今明在內政部營建署召開,審議內容包括全國農地總量、如何處理違章工廠等重大議題。

搬貨下田任我行,油電混合搬運車創造新商機

傳統農用機械以柴油引擎為主,近年為解決空氣汙染問題而開始發展電動農機,但目前電動農機扭力不足,以至於無法滿足田間實際作業,也會因為負重過重而影響到車速,無法達到使用者對搬運速度的需求。

你應該知道的農場勞動四原則

身為農夫,每天的例行性工作由多種不同型態的勞動所組成,必須依季節變化調整農事,依農作生長調整施作方式。總之,農夫很忙,忙著操作多樣的農機具、忙著搬卸農產品、忙著看天象決定採收或播種。

鼓勵種植優質作物,「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開跑

為了調整臺灣稻米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種植如非基改大豆等進口替代作物的意願,107年起,農委會將「稻穀保價收購」與「休耕政策」調整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