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植物醫師】興大植物醫院年後開張,為作物土壤抓病灶

感冒生病要看醫生,那農作物生病要找誰呢?
孕育出無數農業人才的國立中興大學,可望在農曆年後成立全臺第一所植物教學醫院,融合校內植物病理系、昆蟲系、土壤科學系⋯⋯等不同專業

建立穩定人工飼料系統,蠶寶寶為生技產業鋪新絲路

家蠶(Bombyx mori L.)為大家所熟知的經濟昆蟲,許多人童年都有飼養家蠶的經驗及回憶。隨著分子生物研究的崛起,家蠶不再只是自然科學課程的一個章節,而是足以改變人類未來生活的小型蛋白工廠。

8年1.2萬隻浪犬浪貓遭路殺,動保團體:從數據找解方

為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維護同伴動物福利,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簡稱路殺社)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簡稱動社)去(2017)年展開合作,以客觀的科學取樣方法,邀請公民加入「系統化『路死動物』及『遊蕩犬貓』相對數量與分布大調查」(以下簡稱「系統化調查」)。

從各立山頭到政府派任,橫跨300年的臺灣水利史

臺灣的農田水利事業從 17世紀開始發展,到現在已有 3百多年歷史,從初始階段的私有私營、日治時期的中央管理,國民政府來臺後幾經變革,發展成現今的農田水利會

水脈、糧脈、錢脈,農田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後何去何從?

農委會欲將全臺 17個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納入未來成立的「農村及農田水利署」,雖然昨天有近萬水利會會員上街抗議,國民黨也強烈反對,但立法院仍挑燈夜戰,凌晨 12點 10分左右通過「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案。

餐桌的日常醬汁:流水席的鹹香,人情濃郁

冬陽灑進四面開窗的屋內,佈上柔和卻魔幻的金光,靜靜倚著廚房角落牆面的玻璃瓶裝調味料、玻璃甕裝著的發酵食勾動著人們的食慾。

【動物主場我來挺】雞健康快樂,才有安心蛋

因應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主題專區規劃,動物當代思潮特與農傳媒、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合作,開闢【動物主場我來挺】系列專題,包含金門、小琉球、龜山島等地的野生動物救援行動

學者連署挺水利會改公制,明立院臨時會審議

農田水利會改制問題爭論不休,明(16)日立法院將針對「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水利會升格為公務機關進行相關審議。

助攻甘藍菜育種,小胞子培養技術省六代準備工作

農試所發表十字花科甘藍類蔬菜小孢子培養技術,在當代即可育成純系,省去育種6代自交純化所需的時間與人力,可縮短新品種之育成時間,大幅提升臺灣植物種苗產業之競爭力。

站穩基礎科學研究,全功能智慧水族套缸讓養觀賞魚一次上手

1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有馴養金魚作為觀賞用途,隨著科技進步,觀賞水族的範疇已經不僅限在過去認知的金魚,也拓及到蝦類、貝類,甚至是頭足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