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梨仔蓮霧冷吱吱,低溫復耕噯注意

1月寒流連續低溫影響,宜花地區低溫濕冷,尤以宜蘭地區影響較大,目前已有部分作物受低溫影響之情形發生,轄內高接梨及蓮霧為易受影響作物,針對以上兩種作物及葉菜類,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提供相關復耕措施,供農友參考

禽流感保單今首賣,年底再推土雞水禽保單

秋冬季節正值禽流感疫情高峰,農委會根據《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撲殺補償機制,只要是主動通報確診撲殺,得獲六成撲殺補償金,然對受影響業者仍難彌補損失。

臺南七股文蛤養殖現榮景,光電業搶租漁塭令人憂

去年 9月開始,臺南七股沿海陸續有光電業者進入,以一年 30萬租金向地主承租養殖用地,比正常養殖租金高了近十倍,已有養殖業者反映租不到地,憂心光電板清洗的廢水汙染

花改場試驗簡易網室種金柑,抗果實蠅效果好

過往果樹設施栽培多使用在高單價或病蟲害防治不易的水果,像是木瓜、洋香瓜等。今年宜蘭也推出簡易網室栽培的金柑,經 2年多田間調查評估,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發現簡易網室栽培比起露天種植,能降低病蟲害影響,甜度多出 1到 2度,還提高了 1成到 3成的的特大果跟大果。

水利會改制後,如何保障農民權益?

農委會欲將水利會改制成公務機關,對一般農民而言,選舉、資產處置等等離他們太遠,最關心的是服務會不會打折,是否影響到用水權益、以後颱風天有沒有人立即修圳路;水利會員工則擔憂工作權是否受到影響、考選制度該如何接軌?

水利會財產「充公」?要補償嗎?學者建議農委會說清楚安民心

水利會資金豐厚,部分來自早期農民捐贈的土地、圳路,許多水利會抗議改制公務機關後,財產等於收為國有,農委會侵佔民產有違憲之虞,不過水利會圳路也有部分來自政府投資,改制公務機關是否侵佔民產,各方見解大不相同。

【漁業人物誌】漁業人才的舵手——李國添

30多年的教書生涯匆匆劃過,自 2012年 7月,李國添卸下海洋大學校長職務,除了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和教學之外,也投身公益服務。

吸住葉面不浪費,靜電噴霧器省農藥效率高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最近與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共同推廣日本進口新型農藥施用機具「靜電噴霧器」。運用正負相吸的原理,透過靜電產生裝置讓農藥霧滴帶有負電,使農藥更容易吸附在葉面

上千億水利會資產分配,是抄私產還是公平使用?

農委會欲將農田水利會改制成公務機關,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如何處置上千億水利會資產,農委會雖表示,水利會事業及非事業用資產分別成立特種基金及公益性財團法人,

減塑消費業績一樣好,環保署擴大限制購物用塑膠袋

環保署自107年1月1日起擴大限制7大行業使用,無論厚度或材質,採取生質塑膠或生物可分解塑膠,店家均「不得免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