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漁業人物誌】漁業人才的舵手——李國添

30多年的教書生涯匆匆劃過,自 2012年 7月,李國添卸下海洋大學校長職務,除了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和教學之外,也投身公益服務。

吸住葉面不浪費,靜電噴霧器省農藥效率高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最近與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共同推廣日本進口新型農藥施用機具「靜電噴霧器」。運用正負相吸的原理,透過靜電產生裝置讓農藥霧滴帶有負電,使農藥更容易吸附在葉面

上千億水利會資產分配,是抄私產還是公平使用?

農委會欲將農田水利會改制成公務機關,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如何處置上千億水利會資產,農委會雖表示,水利會事業及非事業用資產分別成立特種基金及公益性財團法人,

減塑消費業績一樣好,環保署擴大限制購物用塑膠袋

環保署自107年1月1日起擴大限制7大行業使用,無論厚度或材質,採取生質塑膠或生物可分解塑膠,店家均「不得免費提供」。

【動物主場我來挺】塑膠垃圾的終點不是垃圾桶,也不該是大海!

因應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主題專區規劃,動物當代思潮特與農傳媒、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合作,開闢【動物主場我來挺】系列專題,包含金門、小琉球、龜山島等地的野生動物救援行動,以及里山龍貓森林計畫、動物的路殺大調查、友善石虎農作等發生在農村與郊野的動物議題,歡迎持續鎖定。

落實採後處理,創下切花外銷佳績

臺灣氣候適宜種植花卉,又鄰近世界第 3大花卉消費市場——日本,絕大多數的切花都銷往日本,也帶動了國內的切花市場,如洋桔梗、文心蘭、火鶴等。光是洋桔梗單一品項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下)

本文最終下回,也是筆者寫這系列最初的目的,指出里山推動的經濟思維和社會的衝突,其實是在當代社會中要如何同時做好保存和活化,必須先指明保護背後所遭遇的威脅。

【有毒植物】路邊的芒果別亂吃——海檬果

有次至北關遊玩,遠遠就看到幾棵樹上長滿果實,以為是芒果,真想吃它一口,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是有毒植物──海檬果,才又退怯三步,這可吃不得呀!

【飽讀好書】橫斷記: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

為什麼你該讀這本書

東勢大雪山林場與韓戰不但有著間接關連,也是美援時期臺灣第一個「美式」林場,從〈大雪〉篇,可以看到臺灣山林血淚堆砌起來的慘痛歷史,也是一部多重殖民的國家歷史。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中)

編按:里山在臺灣的推動已超過 6年,在許多人眼中,這樣的拓展仍顯緩慢,本系列文章作者吳宗澤在上篇解析了里山的概念,試圖指出一些里山在臺灣發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