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06 頁
【兩代務農的成功必修課】吳柏瑞×采紅番茄:堅持換得獨立
真可謂是事事難以難料,大學電機系畢業之後,原本打算去竹科工作的吳柏瑞,可沒想過有一天真會回鄉,繼承父業來種植番茄。但是就在退伍後找工作的空檔期間,卻意外地種出興趣來了,不但成為了他後來的職業,而且還變成了他未來的努力方向。
再創昔日的歲月榮光,甲魚養殖意外創造外銷新藍海
共贏,是多麼動聽,卻又難以落實的理念。立足小眾市場的耀月,卻因為實踐共贏理念,不僅得以在近3年內以10倍的速度成長,更整合全臺近半同業,透過生技為傳統養殖業加值,一起迎接高速成長的外銷市場。
育成率低、入侵種疑慮未除,國內養殖大閘蟹熱潮冷卻
從中國進口的大閘蟹近年頻頻傳出食安問題,造成臺灣本土有一度也熱衷自己養殖大閘蟹,主要集中在苗栗、新北等地。但臺灣大閘蟹育成率只有1-3成,比不上中國育成率最高可達5成,導致不少養殖戶虧損退場。不同於中國會使用藥物增加育成率,目前占全臺養殖戶一半以上的苗栗縣,自行標榜「綠色生態養殖」,強調從蟹苗、飼料到水質通通有控管,品質有保障,靠自產自銷已累積不少死忠客戶。 今年苗栗縣府除規定掛上「苗栗優質大閘蟹產地標章」需通過64項藥殘檢驗外,也多抽驗戴奧辛一項,確保民眾食的安全。然而飼養大閘蟹是否會演變成入侵種危害生態環境,疑慮未除,仍有待持續監測與觀察。
廢棄文蛤殼化身螢光粉做LED,原料成本降低為七分之一
臺灣一年生產5萬噸文蛤,文蛤上岸後得經人工篩選,篩去死亡文蛤及殼,選出活體銷售,這些篩下的文蛤殼幾乎沒有被利用的機會,而被棄置在養殖區周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林秀美,運用文蛤殼含有的高比例碳酸鈣,製成LED所使用的螢光粉原料,也可應用在發光元件、顯示器中,取代既有碳酸鈣粉的角色,經實驗評估原料成本降低為原來的七分之一,目前這項研究已獲得專利,可望成為未來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一個解方。
【飽讀好書】《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從紐約公共空間的凋零與重生,探尋以人為本的街道設計和智慧運輸》
台灣城市的道路設計思維總是以「車」優先,忽略了「人」的需求。本書以紐約時代廣場改造為案例,規劃出以自行車與行人的交通空間為設計核心的實質空間需求,是一場當代街道空間戰爭,也讓一座古老、充滿生命力的城市,得以脫胎換骨。
大閘蟹易受環境污染,邊境查驗一年達30噸驗出戴奧辛
15噸中國大閘蟹遭食藥署驗出戴奧辛及戴奧辛類多氯聯苯,最高超標7倍,事實上從去年10月至今,進口到臺灣的大閘蟹已約30噸驗出戴奧辛,為何大閘蟹容易有戴奧辛?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冉繁華分析,大閘蟹是雜食性底棲動物,中國又多半以下雜魚、蔬果飼養,若養殖池底泥或蔬果遭戴奧辛汙染,就容易累積在大閘蟹體內。
國內首創「百糧盛宴」行銷優質國產雜糧,臺南大遠百熱烈進行中
國內首創的「百糧盛宴」行銷優質國產雜糧活動昨天在臺南遠東百貨熱鬧展開,也揭開為期至11月4日的「好糧抵這!南區國產優質雜糧聯合特銷會」的序曲,由高雄綠色友善餐廳「義郎創作壽司」主廚胡財賓打頭陣,聯合國立曾文農工師生、以及12家特銷會參展單位,共同推出103道雜糧料理讓在場民眾大快朵頤。
雞蛋也能做流感疫苗?看一顆雞蛋如何打進生技市場與生物研究
疫苗用胚胎蛋商機全球起飛,保富生物科技從生技醫療領域轉戰農牧業,以科學方法設立全球第一套無菌雞舍,不但廠房乾淨毫無異味,孵出來的雞蛋價值更比市售雞蛋高出3倍以上,成為農業高值化的經典。
豐年社「極端氣候灌溉學」,獲《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平面類優勝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舉行頒獎典禮,《豐年雜誌》5月號封面故事「極端氣候灌溉學」,探討臺灣如何在旱澇不均的氣候變遷下,更有效利用水資源,獲評審肯定,在9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專業組平面類優勝。
禽流感別來亂,禽場大體檢,專家會診揪出生物安全漏洞
冬令進補,來上一碗薑母鵝、麻油雞,或是當歸鴨,真是太幸福了! 暖心又暖胃,但不巧的是,冬季是禽流感好發季節,若不幸遇上禽流感來搗亂,吃貨們可就要大失所望了,為了不讓禽流感一再威脅我國,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委託畜衛所及台大、興大、嘉大、屏科大四校獸醫系大學的教授們,組成專家團隊,前往禽場進行健康檢查,幫飼主找出消毒死角,或平常疏漏的環節,以降低得到禽流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