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社「極端氣候灌溉學」,獲《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平面類優勝

內容提供/林慧貞 攝影/黃逸薰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舉行頒獎典禮,《豐年雜誌》5月號封面故事「極端氣候灌溉學」,探討臺灣如何在旱澇不均的氣候變遷下,更有效利用水資源,獲評審肯定,在9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專業組平面類優勝。

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世新大學協辦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分為學生組和專業組,各有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總計有八個類組獎項。今年第二屆收到來自台灣、香港、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等,一共425件作品參賽。經過評審委員會的審查,共計入圍95件,再決選出27件首奬和優等奬作品,包括專業組13件、學生組14件。

得奬作品議題面向較去年寬廣,包括水資源、河川汙染、空汙、氣候變遷、碳排、能源開發、生態保育、循環創生、食安、減塑行動、居住安全、文化保存等。

今年春天臺灣大旱,8月23日卻來了場暴雨,一夕灌滿水庫,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業。豐年社五月號雜誌「極端氣候灌溉學」深入農村第一線,訪談農民、水利會、研究單位,也專訪中央政府,提出未來的解決之道,期望透過此報導,激盪出更多不同的思考面向。

專業組平面類首奬由聯合報「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獲得,長版影片類首奬為TVBS「河川變色水危機」,雙雙關注水資源及河川汙染問題,TVBS「冰之島融化中-前進格陵蘭」則拿下融媒體首奬,透過虛擬實境 (VR),讓人親身感受到氣候變遷對人類及環境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學生組平面類優勝作品「農藥對決四小時系列報導」,也是由豐年社和臺灣大學地理系合作指導,三位獲獎學生雖然沒有新聞背景,卻能在短短時間內完成採訪,使用圖表、文字,深入淺出介紹臺北農產運銷公司農藥檢驗流程,令人刮目相看。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董事張孝威表示,媒體不僅是發現問題、追蹤發展,更扮演了喚醒民眾環境意識與啟發思考、提供建議的角色。因為媒體持續追蹤報導,驅使政府今年與NGO成立了海廢治理平台。「藉由這個奬項的舉辦,我們衷心地期待能夠藉此重建民眾對媒體的信賴,而這也是督促我們每年辦下去的最大動力。」

所有得獎者合影留念(照片/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提供)

延伸閱讀:

灌區水情不穩,節水栽培緩解休耕衝擊

轉型管路灌溉,非灌區擺脫缺水看天田,穩定作物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