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別來亂,禽場大體檢,專家會診揪出生物安全漏洞

內容提供/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文、圖片提供/屏科大獸醫學系副教授 鄭明珠
冬令進補,來上一碗薑母鵝、麻油雞,或是當歸鴨,真是太幸福了! 暖心又暖胃,但不巧的是,冬季是禽流感好發季節,若不幸遇上禽流感來搗亂,吃貨們可就要大失所望了,為了不讓禽流感一再威脅我國,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委託畜衛所及台大、興大、嘉大、屏科大四校獸醫系大學的教授們,組成專家團隊,前往禽場進行健康檢查,幫飼主找出消毒死角,或平常疏漏的環節,以降低得到禽流感的風險。

許多飼主問到:「我都已經遵照生物安全標準,甚至改建成了密閉式禽舍,為何雞隻還是得到禽流感?」為了解惑,專家們穿上全套防護衣,進入禽場,從現場車輛、工作人員、媒介動物、場區環境、禽舍內、飼養設備等,逐步採樣進行篩檢,看看甚麼地方需要補強,就像房屋漏水需要抓漏修繕,專家們忍受著防護衣的悶熱,仔細採樣,希望能找出防疫的漏洞,為飼主們解惑。

研究人員採樣檢測發現,許多飼主很認真進行禽舍內的消毒,但卻疏忽了禽舍外,禽場周邊環境的防疫措施,尤其是自家的車輛腳踏墊以及工作鞋底,一定要落實消毒,因為飼主自身就是接觸禽隻頻率最高者,別因為貪圖一時的方便,而造成更大的損失。

研究人員從禽場的各個角落分別進行採樣。

不再苦等哨兵雞,由環境監測取代哨兵雞試驗

專家們一邊幫禽場進行體檢,一邊研究如何利用更簡單又科學的方法,來取代哨兵雞試驗。何謂哨兵雞?在軍隊中的哨兵,負責監護警戒,有任何異常要立即反應給隊上;而禽場的哨兵雞,是指沒有禽流感抗體的健康雞隻,當禽隻不幸因禽流感被撲殺後,為了讓飼主能再次重啟禽場飼養工作,需要通過復養程序,然而復養程序中重要的一環便是「哨兵雞試驗」,在禽場空場消毒完畢21天之後,派出哨兵雞進入禽場,若過了21天,哨兵雞依然活得好好的,經過檢測確認無病毒感染,飼主就可以進行復養。

有哨兵雞固然好,可以確認禽場是否已安全無虞,但當疫情嚴重時,許多業者都需要哨兵雞來進行復養,那時,哨兵雞數量有限,導致取得不易。因此,為了不再讓養禽業者苦等哨兵雞,專家們評估以環境監測取代哨兵雞試驗的可行性,目前可行性評估結果相當樂觀,而「環境監測實施規定」也正在成形中,環境監測的方法就是由防疫機關派員督導場區清潔消毒,空場期間進行數次消毒,數週後再進行採檢,若驗不出禽流感病毒,就可以進行復養,未來若能順利成案,將可提供業者除了哨兵雞之外的另一種選擇,讓業者復養更為簡便。

禽場工作人員的汽機車腳踏墊或鞋底,也容易常被忽略而忘了消毒。

人禽常在,左鄰右舍好厝邊

臺灣養禽場設置密集,養雞、養鴨、養鵝人家常常比鄰而居,同一條道路上好幾家禽場,往往街頭得到禽流感,巷尾沒過幾天也慘遭撲殺了。

因此,同一區內的養禽業者們更應互助合作,彼此鼓勵互相協助做好防疫措施,當隔壁鄰居防疫落實不全時,自己的禽場顧得再好,也還是處於風險之中。另外,也不要隨便到別人的禽場串門子,不僅害人,也有可能害己。防疫本來就是不容易的路,左鄰右舍互相支援,一起度過每一個寒冬。

延伸閱讀

家禽食慾不振及早發現,智慧禽舍用大數據監測雞隻健康

備戰禽疫、芬普尼OUT!雞農上課要讓蛋蛋不再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