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89 頁
【防疫特寫】防堵非洲豬瘟看眉角,飼料跟載運車輛潛藏防疫風險
臺灣豬飼料原物料幾乎全為進口,面對非洲豬瘟的威脅,有專家提醒注意豬飼料中以由豬血製成的營養添加物「血漿蛋白」所帶來的疫病傳播風險。中國在爆發非洲豬瘟後,已於9月中旬全面禁止血漿蛋白用於製造飼料,農委會則表示,目前臺灣進口的血漿蛋白來源為美國、加拿大,不只來自非疫區,還要經過現場查廠才能輸入,風險控管嚴格。
【2018台北雙年展】身土不二──凝視美術館內毒豔的河水污泥之後
從一張地圖開始,台南社區大學在今年雙年展的展出,要讓觀看者從典雅明淨的臺北市立美術館踏上污染廢土。這一步是某些人的金錢利益,下一步是當地人的眼淚,踩裂的是我們這一代守護環境的承諾。
防堵非洲豬瘟!農委會針對廚餘養豬業者祭出飼料補貼和退場機制,最高超過600萬元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持續擴散,農委會這個月開始率先稽查全國2,045家廚餘養豬場,發現有66場未具有廚餘蒸煮設備,僅300多家蒸煮廚餘的方式有達到環保署標準。
【飽讀好書】《幽靈島嶼:浮沉於地圖上30個島嶼故事》
本書作者從小著迷於海洋世界,因其父親為船長,穿梭於南太平洋海域十年有餘。他所紀錄的「幽靈島嶼」,早期多分佈在大西洋,1520年以後及於太平洋,1820年後更擴及南極海,這段數百年的海圖編纂與探險歷程,如同一本大航海時代簡史。然而探尋「幽靈島嶼」的過程,也記錄了歷史長河中人性的弱點,反映出人類被權力、欺瞞詐騙、短視、故弄玄虛者耍弄的無奈。
走過百年風華,臺灣養殖漁業重要推手「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如何與虱目魚共榮成長
坐落在臺南市七股區的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下稱海水中心)昨(22)日盛大慶祝100歲生日,這個全臺最老的水產試驗單位,一世紀以來不斷帶領國內發展烏魚、斑節蝦、九孔、石斑魚等重要產業,是臺灣養殖漁業的代表。
落實登記、做好分級打通路,蔬果共同運銷為產銷失衡找出路
今年產銷失衡頻傳,許多人呼籲臺灣應仿照日本,由農協或農民團體共同運銷作物,別讓農民單打獨鬥面對市場。國內負責共同運銷的四大農民團體認為,推動共同運銷之餘,還必須分級包裝、建立產品特色、分散通路,並從源頭登記種植面積、管控種苗數量,避免一窩蜂種植同樣作物。
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強調,官方和民間要一起承擔責任,農民團體可擬定栽培計畫,和農民契作;並和官方配合,回報種植資訊,協助中央即時掌握產地資訊,確保農民收益。
【他山之石四】農機事故佔農民職災死亡7成,只要求農民注意安全合理嗎?
日本農林水產省雖宣示職災死亡人數要降15%,有專職人力推動,但看在民間眼中遠遠不夠。「職災不是個人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長期推動農民作業安全的日本農村醫學會成員大浦榮次認為,不該將職災歸咎在農民不小心,從上而下、一遍又一遍地呼籲農民注意安全,重點是要打造可以安心從農的環境。
【他山之石五】打造安全從農環境,新潟米故鄉持續半世紀的職安革命
純淨雪水和辛勤農民,造就新潟縣聞名全球的越光米,但美味好米背後,還有默默守護農民健康的農協。新潟縣上越市的越後上越農協因見證農民職災後全家頓失依靠,積極開講習會教農民小心操作農機;根據職災實例,編撰安全作業指導手冊,開放農民團體自由使用;這裡還有日本少見的農機專用道路,大型曳引機、收割機不用跟一般車子搶道,堪稱日本農作業安全推廣模範生。
【他山之石六】解析,日本職災背後的數據調查
臺灣長期缺乏農業職災調查,僅保勞保的務農者有辦法抓出數據,而上百萬名具農保的務農者,傷亡情形如何、職災發生場合、原因、風險等等,至今仍是一大謎團,也造成現在臺灣談農業職災,只著重後續補償,難以針對高風險行為事前預防,即將試辦的農民職災保險也無法制定差別費率。
【他山之石七】專訪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良榮:研究本土農民職災案例,讓臺灣經驗輸出亞洲
臺灣首度上路的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已於2018年11月1日開辦,近年國際上越來越重視農業職業安全,日本早在半世紀前就有農民職業災害保險相關制度,財團法人豐年社在2018年9月前往日本採訪政府單位和民間機構,邀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良榮同行,借鏡日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