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91 頁
【科技農企】導入電子序號追蹤系統,科技讓養鹿高值化──台灣鹿茸生技公司
走進位於臺南七股的台灣鹿茸生物科技公司,數百頭壯碩的臺灣水鹿穿梭在陽光通透的飼養場中,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乾草味。
有機農業促進法半年後上路!舊CAS臺灣有機農產品標章明年8月24日全面退場
《有機農業促進法》將於明年5月30日正式上路。本月11日,行政院農委會預告訂定首批相關子法與施行細則,除訂定舊CAS臺灣有機農產品標章使用期限至明年8月24日止,也訂定只要不是以平常販售規格出現、單純用來推廣的散裝有機農產品,不需標上農產品經營者或驗證機構資訊,仍可以彈性使用有機農產品標章,唯獨必須加註「不得販售」的警語。第二批推廣相關子法,將於本月26日前陸續公告。
虱目魚混搭刺蔥、樹豆配奶油濃湯,具有世界高度的臺灣原生香料
一年將盡,昨天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尾牙」,首度仿照國外植物園,舉辦「台灣原生香料餐酒會」,以原住民民族植物為主角,揉合傳統知識和現代創意,泰雅樹豆與馬告燉煮豬腳、煙燻虱目魚混搭山肉桂、食茱萸,大葉田香草和土肉桂配小米酒…。不讓土耳其番紅花、法國普羅旺斯香料專美於前,這群廚師和部落族人宣告,臺灣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原生香料。
【科技農企業全球經營能量領航】系列報導
全球布局發展是農企業經營成長的重要策略,以科技農企業為出發,結合優勢產業與支援體系,以制度化、體系化及全球化來建立科技農企業國際經營能量,是農委會科技處與中衛發展中心努力的方向。許多科技農企業在輔導團隊的幫助下,強化運營與管理、整合多元創新,結合技術、智財、設施設備與營運模式,踏上國際舞台。接下來,帶你一窺科技農企業如何跨出服務躍升、智慧轉型的嶄新未來。
【科技農企】生產管理標準化,獲利極大化──自然綠洲國際有限公司
為想幫助農民取得穩定合理的收入,6年前,柯氏兄弟把傳承40年的果菜運銷工作轉型,成立了「自然綠洲」品牌,將產品品牌化、精品化,大舉進攻超市體系。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施行一年,第一線人員怎麼看?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實行將屆滿一年,其中對地直接給付鼓勵農民將米賣到市場,改變以往繳公糧重量不重質的習慣,糧商指出,對地直接給付確實給農民多一種選擇,但前提是整體政策操作得宜,若生產總量控制不好,市場上稻米過多,農民不一定能享受到優惠。
雞蛋為何從全面洗選到喊卡? 解析農委會決策過程
為改善雞蛋和液蛋產業,行政院今年9月喊出2020年雞蛋全面洗選,經產官學界溝通後發現運輸、銷售端的相關冷鏈配套若沒建置,貿然實施恐有風險,昨天已確定暫停。不過農委會強調,推動雞蛋洗選的目標不會改變,這幾年雞蛋頻頻出現食安問題,已從中盤點許多產業要調整的方向,將持續和食藥署跨部會溝通,研擬配套,讓政策更完整。
【他山之石】日本預防農作業事故專題報導
首度開辦的農民職業災害保險11月1日上路,對臺灣雖是跨時代的創舉,但放眼全球,在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簡稱ILO)長期倡議下,許多先進國家,包括鄰近的日本、韓國,都已採行類似的農民保障制度。系列報導將分成七篇,分別介紹日本農民職災保險的優缺點、推動上的困難和改善作為、日本農民面對職災的態度、地方農協和民間組織如何宣導農作業安全等等,並以資訊圖表型式,呈現日本農業職災現況與因應策略。
【他山之石二】政府如何和農會成為夥伴,推廣農民職災保險?
日本農民職災特別加入制度雖然開了一道門,但加入條件限制嚴格,且職災因果關係從嚴認定,招致外界不少批評,也讓投保比率至今只有7%,農協推出的職災保險產品正好補足這塊不足;但也因如此,農協對推廣政府職災保險興趣缺缺,影響投保率。臺灣也是由第一線農會推廣職災保險業務,未來如何保持良好合作關係是一大警惕。
【他山之石三】走入第一線,官民合作提升農村職安意識
日本農林水產省在2015年制定目標,希望5年內職災死亡人數下降15%,設立兩位專職人員推動農業安全政策,但到農村宣傳後才發現,怎麼辦講習都是同一群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