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為何從全面洗選到喊卡? 解析農委會決策過程

文/郭琇真 攝影/謝佩穎

為改善雞蛋和液蛋產業,行政院今年9月喊出2020年雞蛋全面洗選,經產官學界溝通後發現運輸、銷售端的相關冷鏈配套若沒建置,貿然實施恐有風險,昨天已確定暫停。不過農委會強調,推動雞蛋洗選的目標不會改變,這幾年雞蛋頻頻出現食安問題,已從中盤點許多產業要調整的方向,將持續和食藥署跨部會溝通,研擬配套,讓政策更完整。

究竟這幾年農委會盤點國內蛋雞產業有什麼問題?為何要先對全面洗選喊「暫停」?哪些配套政策需跨部會協助討論?《農傳媒》專訪國內掌管雞蛋產業的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以QA方式呈現。

農委會畜牧處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再三強調,為了提升整體雞蛋產業形象,推動雞蛋洗選的目標不會改變。

Q:近年雞蛋和液蛋產業頻頻發生食安事件,我們盤點發現目前產業有什麼問題?

從去年陸續發生的雞蛋殘有戴奧辛、芬普尼等事件發現,產業在交易過程中會有換蛋的行為,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交換行為,我的客戶要求S級(48到54公克)雞蛋有多少箱、L級(60到66公克)有多少箱,當湊不了這麼多時,就找同業交換,卻可能混到其他蛋雞場的雞蛋,有些甚至會因為湊不滿一箱,拿別場2、3顆雞蛋來湊,或是洗選場趕貨時,不見得會照批次管理洗選雞蛋,有可能造成混蛋,這些做法會讓農委會目前正在推動的「雞蛋溯源標示管理制度」大打折扣。

去年芬普尼雞蛋事件,農委會普查過一輪全臺的蛋雞場,決定啟動檢討策略。在生產端的部分,臺灣蛋雞場8成都是傳統小場,飼養規模約1萬到1萬5千隻,數量很少,禽舍大多採傳統的開放式飼養,容易有禽流感等疫病的風險,也因為開放,周遭環境沒有區隔或保護,環境中若有戴奧辛,或隔壁就被放置廢土、種植果樹有噴灑農藥等,蛋雞容易發生汙染問題。

這一塊農委會正著手鼓勵蛋農改善生產設備,改建成非開放式禽舍,像是裝設圍網、帆布等,不一定得是密閉式禽場,但至少是非開放式,可以阻擋一些外界汙染源飄進來。

Q:研擬改革方案上,行政院今年九月決定推動雞蛋全面洗選和逐顆噴印(禽場溯源碼和洗選日期),可否解釋這決策如何形成?

一開始推動全面洗選是為了衛生安全,但這幾次檢討下來發現,因為雞蛋的衛生安全還包含源頭飼養管理問題,像雞蛋若被戴奧辛汙染,來源可能是飼料、環境等,這汙染物即便經過洗選還是存在,所以全面洗選並非提升雞蛋衛生安全的必要條件,可是全面洗選有其好處,它能把蛋殼上的髒汙、甚至是肉眼看不見的病原菌清洗掉,如沙門氏菌,相較之下會比較衛生、乾淨,產業形象也能提升。

另外,雞蛋逐顆噴印已是國際趨勢,去年接連發生的雞蛋食安事件發現蛋商和洗選場會有混蛋的狀況,我們就在思考搭配全面洗選政策,有必要把現行溯源機制再提升,要求雞蛋進入洗選場時,需進行逐顆噴印,這樣不管產銷鏈中間的業者如何交換雞蛋,因為每顆雞蛋上面都有身分證,發生問題都可追溯到來源蛋雞場。

Q:產官學界日前質疑,行政院要在兩年內將洗選蛋比例從3成提高到100%,相關冷鏈配套若沒建構好,倉促上路恐有風險。對此,農委會有何看法?(編按:行政院18日已正式宣布,不再強調2020年全面洗選。《農傳媒》專訪在此之前)

這幾次展開和產官學界的溝通發現,要推動全面洗選和逐顆噴印仍有許多配套沒到位,若2020年貿然推動可能會產生很多風險。

第一是洗選完的雞蛋需全程冷藏保存,但目前載運雞蛋的蛋車以及販售雞蛋的雜貨店大多沒有溫控設備,超市、大賣場等通路雖然白天有開冷藏櫃,可是一到半夜就會關掉,雞蛋在降溫、回溫、降溫等過程中,食安風險非常高,這部分要請衛福部協助,要求通路需又恆溫儲存的販售設備。

第二是有業界建議要延長洗選蛋的壽命時間,可以採行封蠟(Coating)技術,就是在雞蛋外面包上一層食用級用油,可是這技術在臺灣很難推展,因為臺灣習慣下鍋滷雞蛋,做成茶葉蛋、滷蛋等,封蠟的雞蛋下鍋煮會產生很多泡沫,這部分也要請衛福部協助,尋找有沒有防止洗選蛋不易變質,但又不會造成烹調問題的方法。

逐顆噴印同樣也會碰到烹煮的問題,因為噴印上的油墨很容易經過水洗就糊掉,而且這油墨還會滲到雞蛋裡面,造成觀感不佳,這部分同樣也要拜託衛福部幫忙找不會糊掉的食用級油墨,否則未來雞蛋逐顆噴印上路恐會產生許多問題。

李宜謙現場實驗,將一顆噴印畜牧場溯源資訊的洗選蛋用冷水搓揉,不到幾分鐘,蛋殼上的噴墨開始糊掉。

放眼國際,有些歐洲國家雞蛋並沒有洗選,同樣也能達到衛生安全,顯見提升雞蛋衛生安全的品質並非只有一個方法,農委會將尋找替代洗選的雞蛋清潔模式,像為了防疫禽流感推廣的燻蒸消毒,或是消毒布擦拭雞蛋表殼等等,讓產業界有更多元的道路可以走。

不過,農委會推動雞蛋洗選的目標不會改變,因為洗選可以和「統進統出」政策做結合,過去蛋雞產業因應市場端的多元需求,一個蛋雞場同時會有老中青三代蛋雞在生產,導致蛋雞場無法做到統進統出、全面消毒等防疫管理,這生產模式也讓蛋農幾乎365天都無法休息,有些蛋農夫妻甚至吵到快離婚。

我們到日本參訪GP center(雞蛋分級包裝處理中心)發現,共同洗選場可以整合地區的雞蛋產銷班成立合作社,初期社員需掏錢入股,共同支應初期的營運成本,設置專業經理人負責蛋雞場洗選排程等管理,共同規劃品牌行銷、相關雞蛋加工品的研發,此外因為合作社機制,雞糞、破蛋等廢棄物也能統一進行管理。這模式運作成熟後,社員會有一筆來自共同洗選場經營的額外收入,如此要推動統進統出就非難事,蛋農在長達數個月清場休息的過程中,不用擔心沒有收入的問題。

未來雞蛋若不先推全面洗選,而是逐顆噴印先行,我們也覺得不錯,不過由於目前政策設定由洗選場進行噴印,未來可能改成畜牧場也能自行噴印,或畜牧場維持既有的散裝蛋貼溯源標示貼紙,送到洗選場再來噴,但洗選場就得注意不能混蛋的問題。這些未來都會再討論、研擬。

Q:人類若食用感染沙門氏菌的食物,輕者腹瀉、發燒,重者休克、死亡,國際間均十分關注這項人畜共通疾病。歐洲許多國家未推雞蛋洗選,關鍵是政府設計了一套「沙門氏菌監控計畫」,從飼養端就降低雞蛋生產出來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今年8月液蛋食安事件再度爆發時,食藥署曾檢驗國內具有工廠登記的液蛋廠,發現沙門氏菌有1成的檢出率。針對國際間從源頭進行沙門氏菌的管理,農委會有何看法?

明年我們將會制訂「蛋雞場良好作業規範」,除要求蛋農不可在蛋雞場打蛋,從事食品加工行為等規定外,這裡頭會有一些類似的規範,用來要求蛋農需改善蛋雞場內的沙門氏菌,雖然規模不像國際間的沙門氏菌監控計畫,但我們會盡量追,不至於相差太遠。

雞蛋感染沙門氏菌除了有體外感染,也有體內母體的垂直感染,這部分蛋雞場的動物用藥管理維護很重要,去年因為芬普尼雞蛋事件發現,部分農民會誤用殺蟲劑芬普尼來除去蛋雞的體外寄生蟲,未來將請防檢局建議相關的環境替代用藥,並將相關動物用藥使用納入「蛋雞場良好作業規範」內。

雞蛋感染沙門氏菌除了飼養端,運送過程及末端販售通路若沒有相關冷藏設備,也很容易滋生沙門氏菌,這部分未來也會和衛福部溝通,一起做好相關配套。

農委會每年會針對蛋雞場進行藥殘、微生物等採樣,件數約有800件,過去並沒有檢出沙門氏菌,不過我們不會因此滿足,持續改善蛋雞場的生產環境是最重要的。

農委會明年將制訂「蛋雞場良好作業規範」,明定蛋雞場不可打蛋、從事食品加工行為,也會規範相關生物安全、用藥管理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