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28 頁
掌握漁業設施最新趨勢 臺灣國際漁業展165間廠商同台交流
26日臺灣國際漁業展與臺灣國際農業週在高雄展覽館盛大開展,在國際漁業展部分,主題分為「國際休閒釣具展區」、「釣蝦體驗區」,以及「創新智慧養殖」,共邀請11國、國內外165間廠商來臺展售漁業相關產品,展出內容包含遠洋漁業、養殖漁業、水展加工、漁業生技等飼料與設備。展期至28日,相關業者只要憑名片就能換證參加。
魚體長辨識技術升級 誤差只有3公釐不只快、更準確
農委會投入智慧農業邁入第3年,水產試驗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組成的智慧化養殖技術研發團隊又有新成果,水中養殖魚體的量測系統從2D的辨識能力提升至3D,克服不同水深可能量出不同體長的問題,並且將體長預測誤差壓縮至正負3厘米間,已在數個養殖池中試驗,有意技轉的廠商可向水試所洽詢。
種稻達人是他們!資深稻農謝美國摘有機米組冠軍 好米組達人林凡閔奪冠
稻米從插秧到收成,需要4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有數不清的天然災害考驗,但稻農們都克服了,種出了很棒的稻米,農委會舉辦的「稻米達人冠軍賽」26日揭曉比賽結果,來自各鄉鎮好手競逐2個冠軍寶座,經過品質檢測、外觀等官能品評後,評選出冠軍,好米組的達人冠軍由來自烏日區的稻農林凡閔奪冠;有機米組的達人冠軍則是池上鄉農會的謝美國。
台灣農企業印尼參展 拓展農業機械、資材外銷
農委會國際處26日至28日帶領國內5家優質農業廠商,前往印尼泗水參與「2019年印尼台灣形象展」(TAIWAN EXPO 2019 in Indonesia)展出。國際處表示,因我國近幾年農業產品外銷印尼總值呈現緩步衰退,故希望藉由此次展出,塑造台灣農產業優質形象,強化農業機械及農藥、肥料等農業資材的促銷媒合。
陳吉仲:去化稻米靠拼外銷增內需 逐步提升米價
今年一期稻作剛開始收割的時候,濕穀收購價遭糧商大砍,每百台斤驚見830元,農委會因此擴大公糧收購,以支撐糧價,不過,擴大公糧收購並非長遠之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6日做出保證,要逐漸拉抬稻穀的產地價格,讓稻農不再想把稻穀賣給政府變成公糧,並且能有好的收入;拉抬稻穀價格的方法就是透過供需手段,一方面將稻米外銷以減少國內市場的稻米供應量,一方面鼓勵國人多食用稻米,別總是吃麵包、麵條。
【雜糧小學堂】麥香遠播,本土小麥復興之路
每年冬春交替之際,臺中大雅便可見到大片金黃的麥浪隨風搖曳,許多人不曉得,臺灣有種小麥,而且栽種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全盛時期全臺小麥種植面積達2萬5千公頃。目前臺灣小麥種植面積最廣闊的地方就是臺中大雅,面積約150公頃,占全臺總栽培面積26.7%,被譽為「臺灣小麥之鄉」。
農民退休制度估明年上路 65歲退休可月領1.5至1.8萬元
農委會推動農民退休制度,預計在原有老農津貼福利制度不變情況下,建立「農民年金保險」制度,農民投保農民年金,退休時領取老農津貼加上年金,預估每個月將可領1萬5000元至1萬8000元不等。農委會將採於《農民健康保險條例》增訂「農民年金保險」章節方式修法,預估明年可正式上路。
泡棉式救生衣妨礙捕魚 農委會擬補助購置充氣式
漁工海上作業未穿著救生衣,導致落海失蹤案件頻傳,勞動人權團體上個月還至勞動部抗議,陳請修正《職安法》,要求雇主不得以妨礙作業為由禁止漁工穿著救生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5日表示,漁工不穿救生衣主要是因泡棉式救生衣易妨礙作業,農委會將思考補助船主購置充氣式救生衣,保障漁民作業安全。
海洋保育議題要深化 民間盼建立環境基礎資料庫
25日海洋大學辦理「2019海洋專業人才培育論壇」,針對海洋法制、資源保育及海洋教育實踐等議題,邀請產、官、學界代表與會座談,其中在資源保育議題上,基隆產發處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寧分享潮境望海巷案例,強調落實執法是資源保育成功的關鍵,而知名環境紀錄片製作人柯金源也提出幾項政策建議:加強海洋環境基礎科學研究以及建立環境基礎資料庫,讓民眾能參與政策規劃,讓政策能在產業與環境永續中獲得平衡。
超雄性吳郭魚種魚成功技轉 繁殖魚苗瞄準東南亞市場
中秋節剛過,肥美鹽烤吳郭魚(臺灣鯛)是不少民眾的桌上佳餚,市場上能買到的吳郭魚就有很高比例是雄魚。因雄魚成長速度快,體型甚至可達雌魚3至4倍,以經濟價值來看,雄魚吃香許多,因此若能在育苗期就增加雄性比例,養殖成本就能降低。水產試驗所在2016年就公告可穩定生產雄性魚苗的YY遺傳性尼羅吳郭魚,但直到近期才正式技轉出去,據了解,獲選的2間廠商位於屏東,市場瞄準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