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27 頁
國內首座海洋能實驗基地揭牌 要助產業一臂之力
近年鑑於空汙及地球暖化問題,石化燃料外的發電產業備受關注,除了民眾耳熟能詳的太陽能,四面環海的臺灣也很適合投入離岸風力與海洋能源等類別的發電方式。3日,位於北海岸的臺灣海洋大學濱海校區「海洋能源實現基地」正式揭牌啟用,未來不只是小尺度的模型能在這裡試驗,還有海域測試場能供國內廠商進行全尺度的實境測試,為國內首座海洋再生能源教育與試驗基地。
南方澳大橋斷 漁業署公告補償方案 交通部估金額達1.2億
南方澳跨港大橋意外,造成6名外籍漁工身亡、9人輕重傷,500餘艘漁船進出港受到影響,繼2日臺灣港務公司承諾補償罹難者家屬新臺幣500萬元,3日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將補償因事故無法出航的漁民計1億2000萬元,下午漁業署公告受補償計算方式。補償對象以最近一年有出海作業或10月1日前已聘雇外籍船員、準備出港者為限;另外,受限於臨時航道水深度,需要拆卸網具的漁船亦有額外補助3萬元。
小黃瓜新品「夏美」耐熱又美形 產量還提升30%
清甜爽口的小黃瓜(胡瓜)是深為國人喜愛的夏季餐飲蔬果,根據農委會統計,國內平均每日胡瓜消費量達14萬公斤。但台灣夏季高溫多濕,易使能結果的雌花減少及畸形果偏高,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3日發布經8年育成的高雌性耐熱胡瓜新品系「種苗3號─夏美」,可不經蜜蜂授粉結果,且每單位產量高於一般品種30%,深具推廣市場潛力。
南方澳大橋斷漁船無法出港捕魚 陳吉仲:協助漁民以每日最高產值求償
南方澳跨港大橋斷橋意外造成多人傷亡及漁船財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日表示,救災單位會持續積極搶救,農委會會提供傷亡者慰問金,同時也會協助船東向相關單位求償,南方澳513艘漁船的營業損失將按每日最高產值計算,協助漁民向相關單位求償,方案已與內政部及交通部討論中。
港務公司:南方澳斷橋意外 罹難外籍漁工補償金500萬元
南方澳跨港大橋斷橋意外造成外籍漁工嚴重傷亡,至2日中午,已確定罹難4人均為外籍漁工,政府除儘速安排家屬來臺之外,臺灣港務公司也公布對罹難者家屬的補償金額為新臺幣500萬元。
1叢5隻恐釀蝨燒!中彰投發布二期稻作飛蝨警報
臺中、彰化和南投等三縣市的水稻進入孕穗期至抽穗期,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近期發現部分通風較差的稻田,在稻叢基部褐飛蝨及白背飛蝨的成蟲及若蟲數增加,1日發布「水稻飛蝨類害蟲發生警報」,建議農友若發現每叢水稻達5隻以上,就要啟動用藥防治作業,以免田間產生「蝨燒」,影響產量。
以「養肉」代替畜牧,是解決溫室效應的良方嗎?
不管是能源的消耗、土地的耗損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養殖業的確對地球帶來了相當大的負荷,尤其養牛業者,更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科學家利用細胞培養的技術,成功生產出人工培養的牛肉。然而摒除宗教及素食者的觀念爭議,這種在實驗室內生產肉品的方式,真的能夠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嗎?
乳酸鏈球菌4小時現形有譜?水試所多病原菌檢測輔助裝置樣機亮相
近年氣溫陡升、豪雨頻繁,池底的有毒物質容易隨水翻上,讓養殖池內病原菌量增加,影響水產動物的健康,因此若能即時發現、即時檢驗,將有助於降低損失。水產試驗所去年技轉水產病原快速檢測試劑及海洋弧菌數位化快檢輔助裝置,能在4小時內檢驗出水中海洋弧菌量,今年再開發多病原菌檢測輔助裝置,將快速檢驗項目擴增到乳酸鏈球菌及愛德華氏菌;此外,也正在開發水面無人載具養殖池底環境監測系統,可望成為政府預警養殖水產異常情況的利器。
驚!1個月新增3疫區 非洲豬瘟疫情在亞洲不斷升溫
亞洲南端的國家-東帝汶27日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非洲豬瘟疫情,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8日在臉書分析最新疫情,東帝汶首次就通報100例,顯示疫情已非常嚴重,國內防疫作為一直是超前布署,早在9月5日即宣布針對東南亞全境所有直航班機,全部比照疫區標準,採取旅客行李百分之百檢查的邊境防疫作為。
為都市上一點「農」妝——「2019年都市農業發展論壇」紀要
隨著「六都」建立,為滿足市區、郊區的環境平衡和觀光遊憩的需求,都市農業的發展勢在必行。2019年9月24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改場)主辦的「2019年都市農業發展論壇——城市科技桃花源」假集思臺大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會議探討了國際上都市農業的現況,並討論臺灣如何學習這些成果,運用新科技,打造具有在地都市特色的農業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