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臺灣農業向南走】新式加工技術協助舊元素碰撞出新價值

伴隨新南向市場經濟成長,重視食品安全及自身健康,願意花費較高費用購買高品質食品的中產階級增加,加上存在未滿足的食品需求缺口,新南向市場成為全球食品產業的新藍海,近年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國皆積極布局。相較於生鮮蔬果容易受限於檢疫、運輸保鮮等限制,農產加工品除了較便於貯運,且透過加值化技術可多元應用農產品。國產農產加工品本即具有品質佳、加工技術優異的特色,如何針對新南向高端消費市場需求,開發特色食品的同時,藉由協助取得HALAL、Global G.A.P.等國際驗證,提升國內業者生產管理品質,成為在國際市場獲得一席之地的關鍵。

「峰忠傳奇」高世忠──脫下軍靴穿上雨鞋 小米賣到登上國宴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職業軍人,如何變身成帶動部落農業復甦的靈魂人物?排灣族青年高世忠的父母居住在臺東金峰鄉賓茂村,他與兩個兄弟離鄉背井在外工作。但在 30 歲那一年,因為猜拳輸了,高世忠必須搬回老家陪伴父母生活。

土壤鹽化有救了!科學家發現 特定細菌可讓作物生長於高鹽度環境

國外一組研究團隊找到可能的方法來應對全球農耕土地土壤鹽化,扭轉產量下降問題。該團隊由來自楊百翰大學的微生物與分子生物教授Brent Nielsen主導;經研究發現,存在於抗鹽植物根部的細菌,可以用來將苜蓿草接種在嚴重鹽化的土地上。

大白菜

大白菜驚現黑點是病害嗎?還可以吃嗎?專家揭答案

天氣轉涼,許多民眾喜歡吃熱呼呼的火鍋,不少人喜歡選用大白菜作為食材,但白菜葉梗有時可見芝麻狀的黑斑,不禁讓人疑慮「吃下去沒問題嗎?」
對此,專家解釋,白菜的黑斑現象一般稱作「芝麻病」、「小黑點病」,國外會稱為「Pepper spot」,其實這不是病害,是農民使用過多氮肥所致,可安心食用。

placeholder-light

翱翔農業——「無人機於智慧農業應用研討會」紀要

臺灣已累積了可觀的研發能量基礎,將無人機應用在大範圍土壤和田地分析、作物灌溉、作物健康狀況評估等管理事務上,有效減少人力投入並增加效率,能應對人口結構和氣候變遷帶來的困境,邁向農工整合的新時代。

香莢蘭

光電板下農用新嘗試 林邊240株香莢蘭估明年收成

屏東林邊一帶因長期地層下陷,土壤鹽化嚴重,近年成為養水種電的重點發展區域,但生命力強韌的雜草仍會冒出頭來,不少業者選擇除草劑解決問題,長期下來卻有污染水源的隱憂。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與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要用高經濟價值的香莢蘭活化光電板下的閒置土地,明年底第一批240株香莢蘭就會收成,預計110年就能累積完整光度、溫度及果莢品質等數據資料,可望成為國內光電板下維持農用的參考經驗。

placeholder-light

力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本會期三讀通過 初級加工場明年開張

農委會已在各地改良場設置農產品加值打樣中心,提供農產品初級加工的學習及試驗場域給農民,下一步就等立法院通過《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修正案,法令齊備,小農們就可安心地開設小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升級自家農產品。

placeholder-light

臺技術團跨國救援野生鴨嘴鯰 幫巴拉圭建立人工繁養殖技術

這種嘴巴扁扁、皮表帶著大理石斑紋,狀似小鯰魚的鴨嘴鯰對不少水族玩家來說並不陌生,但你可知道,牠其實是巴拉圭河川裡的原生魚種,甚至是巴拉圭人在重要節慶時不能缺席的水產食材,據説紅燒、清燉、炸成魚排都不錯吃。不過,未來巴拉圭卻將面臨河裡無魚可抓的危機,身為邦交國的臺灣當然要出手相助,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要讓這道佳餚延續下去,且有更平價的機會。

placeholder-light

亞太區農業技術展開幕 國產洋香瓜、蝴蝶蘭尋求外銷商機

此展會除有農業創新技術的設備商品發表,亦是重要的農業技術採購B2B媒合平台,國產種苗包括甜度可達18度的洋香瓜新品種「卡蜜拉」、「鳳華」,蝴蝶蘭新品種「美達樂1號」、「艷紅」、「黃色的榮耀」等,均參展尋求外銷商機。

placeholder-light

不滿被黑忽視漁工人權 蔡源龍控告李麗華妨害名譽

蔡源龍說,漁會的職責就是照顧漁民,Wardino是由自己經營的仲介公司引進來,工作很認真,船主也都知道他擔任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理事長,身為同樣是為漁民爭取權益的角色,怎麼可能會脅迫他辭職,李麗華的批評全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