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14 頁
從日本農協推動「本土品牌」銷售 揭日本農產直銷大策略(中)
宮城生協從1970年代便開始積極和一些有理念的農協(如綠野農協)在宮城縣內以「本地生產、本地消費」(LPLC)為目標,協力發展農產品的直銷事業。本文的案例研究側重於消費合作社如何透過LPLC的推動,振興農產品直銷和區域內資源的流通。
【綠主張】肉品解凍學問大!專家教你3招維持食材新鮮、美味
「冷凍」已成為現代食品常見的保存方式,可以讓食物擁有更長的保存期限。然而在調理之前,須以正確的方式解凍,才有辦法維持食物的營養、鮮度與口感。解凍的方式相當多種,要怎麼做才能吃得安心又美味呢?我們訪談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的張正明教授,向他請教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肉品)的解凍祕訣。
「螢火蟲書屋」葉家豪──點點螢火照亮石碇 二代青年投資家鄉
「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進來的地方。」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新北市的石碇就是這樣「不山不市」的裂隙區域。曾大放光芒的十八重溪也曾一度蒙塵,如今,透過葉家豪感動了地方村里長一起齊心協力,這片裂隙地區,如今也曖曖發著動人光芒。
2019農人祭農人論壇 農業主張農人自己談
史無前例、全台第一個以「農」為主的音樂祭「農人祭」,今年邁入第二屆,以「農人喇底賽」為主題,將於11月30(六)、12月1日(日)在屏東台糖縣民公園舉辦,活動結合演唱會、論壇、市集、食農體驗等多元面向,邀請董事長樂團、流氓阿德等30組樂團相挺齊唱。
青年勇闖青村的故事 感動登場!水保局支持 九年洄游、十年精彩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九年前從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開始,陸續增加洄游農STAY計畫、洄游二次方、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青年回鄉行動獎勵等一系列計畫,不僅幫助農村產業升級,也促成無數青年回留農村、翻轉再地,成為農村再生與教育創新的典範。
「2019埔里花卉秋季展」登場 垂直整合盼開啟產銷對話
埔里盆地四面環山、日夜溫差大,為國內高級花卉主要產區。為促進在地花卉產業發展,今年特別由埔里鎮公所、社團法人中華盆花發展協會、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農糧署合作,自即日起至12月29日在埔里多功能花卉及農特產品處理展售中心辦理「2019埔里花卉秋季展」。
「金瓜三號」蔡威德──帶動坪林老茶鄉的魅力重生
這個原本不怎麼愛喝茶的大男生,102年隨著碩士班指導教授進行田野調查,意外的踏進坪林這座擁有百年製茶歷史的靜謐山城中,在找尋在地產業轉型升級的路上,他與女友吳姝嫻深深被這裡的山水人情黏住,決定留下來創立金瓜三號,以「茶飲食文化」與「茶旅行體驗」的創新形式,帶領茶鄉轉型重生。
【雲林花生事件簿】系列報導
最近一個月雲林花生因網路謠言突然爆紅,屢上全國版面,引起議論;其實,許多人迄今對此事仍是霧煞煞,不知雲林花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連花生農都說,「種田一、二十年,不曾看過此情形」,盤商也說,「今年的花生產地價格亂掉了」;農委會19日宣布請農民團體收購,甚至不惜花20億元全部買下,又被罵浪費公帑,似乎沒有贏家。《農傳媒》記者訪談農委會、農糧署、花生農、盤商、全國落花生協會,試著還原事實真相。
【雲林花生事件簿】雲林「花生」什麼事?還原第一現場 直擊真相(下)
今年第二期花生因水災減產,照理說產地價會比往年都好,事實也是,今年11月第一週真的好,花生農可以每公斤78元(每台斤46元)售給盤商,盤商基於第一期花生價格不錯,第二期花生減產,預期產地價還會上揚,紛紛出手收購。
【雲林花生事件簿】雲林「花生」什麼事?還原第一現場 直擊真相(上)
最近一個月雲林花生因網路謠言突然爆紅,屢上全國版面,引起議論;其實,許多人迄今對此事仍是霧煞煞,不知雲林花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連花生農都說,「種田一、二十年,不曾看過此情形」,盤商也說,「今年的花生產地價格亂掉了」;農委會因此被迫宣布請農民團體收購,甚至不惜花20億元全部買下,又被罵浪費公帑,除了農民,似乎沒有贏家。《農傳媒》記者訪談農委會、農糧署、花生農、盤商、全國落花生協會,試著還原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