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釀出最對臺灣人「啤」胃的酒

拉開拉環,「嘶」地一聲,啤酒中的二氧化碳竄逃出來,被液體團團圍住,堆積成白色泡沫滿溢至罐口。輕盈的泡沫順著冰涼微苦的啤酒滑入胃袋,中和了熱炒和炸物的油膩感,驅出體內蒸騰的暑氣,這是最具台味的啤酒喝法。

The 58 Bar──給國際旅人來杯島嶼精釀

說穿了,這家落在西門町邊陲靜巷的小酒吧,起先只是七個愛喝酒的大男生酒後的小玩笑。「就大家太愛喝了,突然有人提議,要不要在誰家安一支生啤機?」

醉鴛鴦花園廣場──大火快炒、一口乾杯的豪邁

立夏過後,總要近7點天色才會暗下來,臺中南屯公益路上「醉鴛鴦花園廣場」豎立的招牌霓虹燈,彷彿是這座城市燈紅酒綠的寫照。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美食當前、酒酣耳熱

哥倫布酒吧──為港都與船員保留一處洋派酒吧

越戰期間,美軍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時常將軍艦停靠於基隆港,維修船體、補給食糧,美國水兵也能趁機至委託行採買日常用品,或到巷弄間林立的咖啡廳與酒吧遊憩放鬆。戰時的無常襯托了及時行樂之必要,於是造就了基隆在巔峰時期多達18間酒吧的盛況

發現塑膠袋的美,用無限創意塑造一個「零塑」的未來

杯墊上有點眼熟的紅玫瑰圖案,橢圓置物盤上流動交疊的色塊中,隱隱可見的連鎖手搖飲料店商標,這些圖樣全都來自它們的原料——塑膠袋本身的圖案。製作這些產品的不是某個大型塑膠工廠,而是3位未滿25歲、畢業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年輕人。

田野裡的舊時味:山粉圓,野生野長的消暑種子

夏天日頭赤炎炎,鄉野山產店的老闆煮好一鍋消暑聖品,等著前來歇腳的旅人;嘈雜擁擠的夜市裡,同款飲品也擺在攤前,吸引顧客上門一解夏日的癮──這裡頭裝的都是「山粉圓」。比起顏色多變的夏日冰品,山粉圓是一味低調的古早味。

達人對談:來一杯啤酒吧,風土釀酒師的微醺哲學

宋培弘、宋慶文與陳微熱,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自釀啤酒玩家因相同興趣而認識,各自在不同的城市開展啤酒事業,屢屢用臺灣食材釀出令人驚豔的啤酒。他們對臺灣味啤酒的看法是什麼?開發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他們來到臺北大稻埕的酒吧,一人持一杯啤酒,還沒坐下,話題就已經聊開了。

【柔軟時光】到底是兔子還是鴨子

最近,快要小學畢業的哥哥面對他最討厭的 「閱讀學習單」,總是滿腹無奈,就算已經寫了六年,他仍會一臉不甘願的坐在書桌前問我:「不管看什麼書,都是用一樣的單子回答一樣的問題,這 樣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可以不要寫嗎?我寧願缺交被處罰,也不想寫這張鬼東西⋯⋯。」

【散場見】生命是部早有結局的電影, 給《解憂雜貨店》的浪矢老闆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導演廣木隆一的作品,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故事講述30年前有一家專門替人解憂釋惑的「浪矢雜貨店」,只要晚上寫信投進雜貨店的鐵捲門中, 不論什麼問題,隔天在店旁的牛奶箱中,都能拿到雜貨店浪矢老闆的回信。

【畫女話她】聖母瑪利亞太正了,這不科學啊

讓我們回到 15 世紀的義大利,那是文藝復興的制高點,也是鄉民嘴砲藝術家的流行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