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17 文章

【朝食部】荷包蛋

一日之初,希望能簡單卻不簡單。煎一顆荷包蛋應該是最簡單的了,是只需一鍋一鏟就可完成的蛋料理,不像炒蛋還得多費一碗一叉打散蛋液,不像水波蛋得等水燒滾,還得攪拌加醋再動用撈杓;但荷包蛋也是最不簡單的料理了,下蛋時鍋夠不夠燙,油夠不夠熱?蛋要翻面嗎?還是折半,還是要澆點水加蓋燜呢?

【農食部】一起挑戰下個年度的餐桌

一件事情的結束,常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原住民紀錄片《如是生活,如是Pangcah》記錄港口部落老頭目的「美」式生活,Pangcah是花蓮阿美族人的自稱,老頭目表露對文化流失的憂心,並對後輩說了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在前面幫大家砍草(走出一條路),但是孩子,我累了,什麼時候換你們?」

【農婦心底話】返鄉之女

「老師,再玩一次、再玩一次!拜託、拜託——」孩子們群集懇求,不肯解散。我站在那裡,感覺時光如流,嘩嘩嘩刷洗著自己。從不知道有一天我會將自然引導的活動帶入美濃,帶孩子們在野地間遊戲。天曉得我鼓足多少勇氣,才敢站出來。

關東煮

【餐桌通信】特別喜歡的料理片刻

敦子老師你好:

秋天最適合煮湯了,適合拉板凳顧爐火,適合撇去殘渣浮沫。想想過去在北海道,這個時候應該已經飛來第一隻雪蟲,預告要下雪了吧。那時我們開始搬春天砍好的木柴,計算一個冬天暖爐需要的量,堆成一座山才安心。

【野雜學】野地架灶

不管基於什麼原因或使用需求,在野地裡炊煮,要能操作順手、有效率,首要的工作就是設置一個爐灶;爐灶做得好,則火源控制及鍋具安放達到穩定可靠的狀態,操作者才得以專心炊煮。

【食事旅行家】巧克力玉米漿的榮耀

馬雅文化源於熱帶雨林,大大小小的城邦遍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貝里斯。我在瓜地馬拉和當地考古學家安娜一起吃早餐,我們點了巧克力玉米漿(atole de chocolate)。安娜說:「每次聽到外國遊客稱呼馬雅為『失落的文明』,我就一肚子火,彷彿我們馬雅人全死光了一樣——我們明明都還活得好好的!」

【行舟地】所有河流的目的地

我想向你敘述一條大河。她日夜奔放,流向花蓮的起源,流向世界最廣闊的太平洋,流向我與獨木舟相遇的起點。她的名字是,花蓮溪。如果你還沒來過這條河,不妨試著俯瞰她的面容——兩旁的卵石河岸給夏日照得發亮,彷彿用鑽石的粉末鋪成;奔流的河水處處激起水花,像流動斑斕的翡翠。從鷹的高度和視野看,獨木舟在河道上是幾片樹葉的大小,看似隨波逐流,卻有著自己的意志和方向。

【南洋庶物學】咖啡店喝的是咖啡,也是生活

新加坡組屋是推行數十年的公共住宅計畫,超過八成的國民住在組屋。政府規劃組屋的邏輯就像在玩城市建造遊戲,必須在一定密度的住宅範圍內配置綠地和公園,還要有一家走路就能到的咖啡店。

【田野保存食】宜蘭釀造的空窗期

宜蘭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命運。氣候上完全獨立於臺灣島內的其他區域。常常颱風一來的時候,宜蘭人全都繃緊了神經,而西部的人幾乎無感。回到宜蘭這20年間,我練就了一身算命的功夫,只要看颱風切入的角度,就知道這次影響的程度。

蝦米

經過日光提煉的鮮湯頭

高雄湖內是個純樸的傳統小漁村,雖沒有茄萣、臺南七股的知名度,卻擁有極豐富的養殖漁業資源,逾九成家戶是世代養殖漁民。13年前踏上無毒養殖安心水產之路的阿麟師──謝錫麟,這回走進廚房化身總鋪師,用自家水產煮湯──經典蝦米白菜湯、以蝦粉提味的虱目魚湯,手起刀落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