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尋味有機】與土地共好 廻鄉點亮有機農業夢

早在90年代,有一群剛出社會的大學新鮮人,他們夢想著復育臺灣土地生態,並實踐有機生活,讓農業能夠自給自足、生生不息。憑藉著一股熱忱,他們成立了廻鄉有機事業,毅然決然地共同投入有機農業的行列,就是要實現一個與土地共好、環境永續的夢。

新聞
【科技農領航】生產管理標準化 獲利才能極大化─自然綠洲國際有限公司

自然綠洲國際有限公司於2014年成立,從事果菜收䐟、截切與包裝,契作農民高達百位以上,品項也多達上百種,為高雄地區最大截切包裝場。為幫助農民有穩定合理收入,將果菜運銷工作進行轉型,將產品品牌化、精品化,大舉進攻超市體系。

新聞
【科技農領航】智慧養殖履歷看得見 高品質一夜干開拓新南向─魚之達人水產股份有限公司

南臺灣年度最重要食品盛會─「高雄國際食品展」今年10月下旬舉辦,高雄市政府邀請22家水產業者設置「高雄海味專區」,4天展出創下2千萬元效益。魚之達人不是首度參展,但今年展場規劃是透過農委會科技處輔導建立的行銷模組,以此為基礎進軍國際展會。

新聞
雜糧栽種面積年成長6成 虎尾農會花生又占全國履歷花生6成

農委會大糧倉計畫力推國產雜糧,今年全國面積突破3萬公頃,而且都通過產銷履歷驗證,比去年成長6成,其中花生270公頃,雲林縣虎尾鎮農會150公頃就占6成,27日上午慶豐收,所有契作農民同享歡呼收割的喜悅,農糧署中區分署副署長洪宏毅強調,農委會推動各項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要給農民有更好的收入,希望更多農民加入雜糧契作行列。

新聞
【雲林花生事件簿】契作才能領給付、資訊全公開!農糧署明年祭2措施看緊花生量價

水稻轉作花生每公頃可領取2萬5千元的對地綠色直接給付,原本沒有什麼特別規定,但自明年花生一期作開始除了必須登記之外,還須找到契作主體例如農會或合作社,符合登記及參與契作這2項條件,才能領到這2萬5。同時,農糧署也將公開花生的量價資訊,進口及國產的花生價量資訊都會公開,包括:全國有多少人登記要種花生、面積累計到多少、現在價格為何、國外已進口多少量、進口花生價格如何等等,這些資訊將全面揭露,花生農將不再是資訊不對稱中最弱勢的那一方。

新聞
別搶種高麗菜了!農糧署推冬季契作青花菜替代進口,一兼二顧!

今年秋天天氣穩定又提早轉涼,使得高麗菜盛產提早至11月初報到,目前市場批發價一公斤約在10元左右。農糧署除啟動外銷、加工等去化策略外,去年更未雨綢繆輔導高麗菜農轉作產銷履歷青花菜,除採契作保證價格,亦可替代部分進口青花菜。因農民反映良好,今年青花菜契作面積可望再擴增100公頃。

新聞
【雜糧小學堂】西港麻油第一香,小芝麻也能創造大經濟

來到臺南市西南端,南國的風中夾雜著一縷懷念的香氣,這裡是位於曾文溪北岸的「胡麻故鄉」──西港。由於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西港出產水稻、雜糧、甘蔗等多項農作,其中胡麻種植面積達450公頃,占全國八成以上,博得「西港麻油香,臺灣第一香」的美名。

新聞
不只純米還要履歷!永盛米粉攜手三好米,明年推全國第一履歷米粉

2013年「假米粉事件」爆發,臺灣社會驚覺原來「米粉不含米」,新竹永盛米粉工廠因長年堅持生產純米米粉而獲得關注。但生意越來越好還不夠,執行長曾銘耀和哥哥曾永鑫希望再做到產銷履歷透明化、生產原料在地化,讓新竹米粉能持續留在人們心裡,經4年苦心尋覓,終於找到適合加工成米粉的臺灣在來米品種──臺中秈197號,並透過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媒合三好米負責整合農民進行契作,可望明年三月開始全面生產銷售,成為臺灣第一個有產銷履歷的米粉 。

新聞
友善種植竹筍與諸羅樹蛙共鳴,嘉義疊溪越夜越美麗

計畫停止的狀況似乎找到解套方式,但今年嘉南平原該有的雨季卻遲遲沒有到來,影響諸羅樹蛙繁殖,賴榮正說,以過去經驗來看,現在是繁殖結束後,小蛙大約在六月下旬到七月間才會出現,到時才能知道影響情況。

新聞
不只是買賣,更可以是夥伴——「直接跟農夫買」農友與電商互動心法

物聯網時代來臨,商品買賣更加方便快速,農產品銷售也不再侷限於有燈光、招牌的水果攤、實體通路。消費者坐在電腦前按幾下滑鼠,或是用手機點選,便能在家坐等農產品宅配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