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隱味食肆】走過兩岸三地的菜飯

當「松茸家鄉煲菜飯」這道菜上了之後,眾人聚集到一只大砂鍋前,紛紛舉起手機準備拍照,服務人員把手按上鍋蓋把手,想來早準備好掀鍋的橋段,見一切就緒,開鍋那刻,松茸清幽香氣隨之奔出,賓客驚呼:「好香!」這讚美想必也在服務人員預料當中,我瞟見他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自信微笑。

鄉間小路
【隱味食肆】來一碗基隆福州麵

基隆人為什麼有這麼多麵店?為什麼能吃到那麼多好吃的麵?我想或許可以歸功於福州移民。許多基隆人的一天就是從吃麵開始的,基隆市孝三路一帶尤其聚集了多家麵店,這些店家不一定有招牌,但一定各有擁護者,三角窗麵店、長腳麵店都很具代表性。

鄉間小路
【隱味食肆】北方澳人的甜點店

朋友Marcos開車帶我去吃甜點。停妥車後,我們步行一小段路,此處已偏離南方澳鬧區,映入眼簾的是兩排蓋得一模一樣的二層樓樓房,建築四四方方,連磁磚也沒貼的灰色裸牆,一戶挨著一戶、隔牆單薄,感覺只要一罵小孩,左右鄰居都聽得到。我一下就接到兩個意外:一是此處竟藏著一家現代感的戚風蛋糕專賣店,二是一推門發現,非假日的日子,店內竟幾乎滿座,原來早是網路紅店。「地熱小姐」的蛋糕,與其他店家在外觀上有明顯差別,它並非提供切片蛋糕,而是完整的四吋戚風,賣相更討喜、自用分食兩相宜。

澎湖的花枝丸炸得香酥可口。
飲食
【隱味食肆】高雄的澎湖味

當我走進高雄市的海慶澎湖海鮮餐廳時,發現櫃檯旁黑板上寫了密密麻麻的訂位資訊。上面寫著:七美林先生、望安陳小姐、桶盤黃先生等等,我好奇問:「有這麼多來自澎湖各地的人到高雄聚餐?」店家秒解答:「那是包廂名啦。」

冬鄉小廚的遼寧鍋主打抽刀肉。
飲食
【隱味食肆】強勢回歸的抽刀肉

在從前的中國遼寧省遼陽市,有一個大漢左肩架長凳、右肩揹豬肉,沿街喊:「吃酸白菜鍋──」雖這麼喊,但他兜裡才沒有什麼酸白菜,只有一塊四四方方燙熟的五花豬肉,這燙肉會放在木架上塑型成工整樣貌。貧困年代豬肉少,但家家戶戶都有酸白菜,這豬肉便是配鍋必備。

翠綠的佛手瓜炒蛋。
飲食
【隱味食肆】離散者的家宴

近幾年臺灣很流行私廚,有些熱門的店家要隔上好幾個月才訂得到;然而,比起私廚,我認為更難能可貴的是家宴。除了要端出美味的菜色,還得自我揭露,跟大家分享家族中的私密故事。我日前就在新北市華新街一家名為「三季」的預約制餐館,嘗到了以食物為引子的家族遷移故事。

口味道地的亞參叻沙
飲食
【隱味食肆】他鄉味,家鄉味

疫情期間是馬來西亞小吃店崛起的契機。當時臺灣施行隔離政策,異鄉遊子回不去,想家鄉味都要想瘋了,小店於是一家一家地開。濱城人楊鈦州經營的「爹爹廚房」也在其中之列,不同的是,多數店家選擇開在都會區,他卻開在宜蘭縣冬山鄉。我問他:「為什麼來到冬山?」他說:「這裡像我的家鄉。」

周文軍用日本味醂、檸檬烹煮車輪茄,別有一番風味。
飲食
【隱味食肆】彰顯自我的原住民菜

周文軍用日本味醂、檸檬烹煮車輪茄,別有一番風味。一提到原住民的食材要素,好像脫離不了阿拜、刺蔥、馬告、羅氏鹽膚木等。那次去嗡嗡私廚,發現他提供的不是過度修飾或誇飾的原住民菜,也不符應外地人的刻板印象,而是如實地彰顯自我。

勝利不廢商號的點心盤
飲食
【隱味食肆】滋味的軌跡

朋友找我們到花蓮光復鄉吃雲南菜。我心想,到花蓮不是吃原住民菜或客家菜嗎?難道是來自雲南的外籍配偶做了一手好菜?而當我理解緣由始末之後,發現那已經超越美食的層次,它透露的是餐桌下盤根錯節的軌跡印記。

七種芋頭
飲食
【隱味食肆】蘭嶼芋頭初體驗

我很喜歡吃芋頭,但直到參與一場芋頭品嘗會後,才知道原來我以前吃芋頭都是風花雪月。那是第一次有機會一口氣品嘗七款不同品系的蘭嶼芋頭,不是被包裝成芋頭冰、芋頭湯、芋粿巧的芋頭大餐那種,是一場原汁原味的直球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