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味食肆】走過兩岸三地的菜飯

這道松茸煲菜飯可說是廚師羅嶸的生命歷程。

文字/攝影 陳靜宜

當「松茸家鄉煲菜飯」這道菜上了之後,眾人聚集到一只大砂鍋前,紛紛舉起手機準備拍照,服務人員把手按上鍋蓋把手,想來早準備好掀鍋的橋段,見一切就緒,開鍋那刻,松茸清幽香氣隨之奔出,賓客驚呼:「好香!」這讚美想必也在服務人員預料當中,我瞟見他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自信微笑。

來自日本的松茸,讓菜飯成為宣告秋冬季節正式來臨的使者。

我在臺北漢來飯店旗下新開幕的東方樓中餐廳用餐。只見那飯裡花花綠綠,吃得到鹹肉丁、蝦米、香菇、青江菜,青江菜偏黃綠色,一看便知不是半途或起鍋前才拌入,而是跟著飯一起燜。

然而要說這就是傳統上海菜飯倒也不盡然,其中還用了長米與港式臘腸,是港式煲飯與上海菜飯的合體。我最喜歡的是零星的鍋巴,同時保有鬆軟跟焦香酥脆的米飯, 熱熱鬧鬧。

這道有著兩岸三地元素的菜,是創菜人漢來美食中餐品牌總經理羅嶸的生命歷程。這一切,就在食客一口一口之間解壓縮。

他府上世代居住上海,幼年時也吃菜飯,但是用煤球燒的,「當時有豬油用豬油、有雞油用雞油, 先以中火把菜飯裡的水煮開,等到水快燒乾時,在砂鍋底下墊一塊鐵板,再以小火燜。鐵板用來隔絕砂鍋與煤炭,並分散熱源,避免嚴重焦鍋。」

他十七歲便到香港謀生。適逢一九八○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的十年,轉口貿易發展蓬勃,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們消費力增強,餐飲業也在茶樓、酒樓之外, 發展出消費更高端的海鮮酒家。

他說:「有很多工作機會,我選擇去海鮮酒家上班,每月薪資港幣一千九百五十元,我只留下五十元,為自己買了一瓶進口的可口可樂,其餘的錢,全寄回老家去了。」 然而對許多廚師來說,比起香港,更具吸引力的是一九九○年代的臺灣,當時流傳著「臺灣錢淹腳目」,對他亦然,「薪水比香港高了兩、三倍,當然就來臺灣了,我首先在高雄海將軍粵菜餐廳上班,當時廚房三十人裡,就有二十人是香港人。」

漢來美食中餐品牌總經理羅嶸。(照片提供 漢來飯店)

PROFILE 陳靜宜
臺南人,相信人離不開食物、食物也離不開人,熱愛飲食文化,從事美食報導20 年。擔任雜誌專欄作家與特約採訪,出版《喔,臺味原來如此》、《啊,這味道》、《臺味》等書,媒體評為2023 年度最具餐飲影響力的九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