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農業部
農委會將於2023年8月1日將正式升格農業部。在組織面上,將山水土林統籌於農業部,使分工與專業能夠一體化;因應未來的農業挑戰,規劃八司七署使農業部的架構跟職能發揮的更完善;農業的生產與保育並重,在農村的發展上更加兼顧生產與農民的權益,秉持永續概念,改善農民收入來保留務農的意願;對外貿易上,更積極開發新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度。
1951年7月15日,《豐年》雜誌發行創刊號,至本期已滿73年,在這漫長歲月當中,見證了臺灣農業的發展,與主管機關體制的流變,從當年一手催生《豐年》的農復會,到今(2023)年8月1日將正式掛牌上路的農業部,豐年社73週年慶的時刻,再次紀錄臺灣農業史的重大里程碑。
1988年的「520農民運動」至今年恰滿35周年,稻草人基金會今(18)日舉辦座談會,邀請當年農民運動發起人劉南熾,總指揮林國華的女兒、現任雲林古坑鄉長林慧如等農運戰友再聚首,分享當年運動興起、動員經歷,回顧昔日提出七大訴求,欣見「農業部」成立;並仍懷抱熱血,喊出「老農不死、絕不凋零」,對農會改革、農村人力老化等農業問題提出針砭。
1988年5月20日臺灣發生大規模農民抗爭行動,起因政府決定擴大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政策,引起部分農民不滿,抗議政府漠視農民權益,史稱「520農民運動」,當時提出七大訴求之一,即希望成立農業部;今年適逢農民運動35周年,農業部可順利成立,意義重大。
臺大農業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前農委會副主委林國慶回顧我國從農復會、省政府農林廳以降農業部門演變,他認為,省政府虛級化後的農委會已具正式部會組織架構,但徒留「委員會」之名、遲未成「部」;現在成立農業部,他期望進一步訂定《農業基本法》,改革《農發條例》所定下「保價收購」、「現金救助」等過時政策。
立法院今(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農委會將升格成立農業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未來農業部除新增動物保護司完善動物福利,接軌國際;資源永續利用司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淨零碳排議題;農業部將下設8個三級行政機關包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要讓生態環境及農業永續。
回應35年前年「520農民運動」期待,農委會終於升格農業部。立法院院會今(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明定農業部辦理全國農業、漁業、林業及畜牧業行政業務,部下將設置8個司、6個處,以及8個三級行政機關(7署1中心)、7個三級試驗研究機構。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日出席林務局「國土生態綠網圖資」上線記者會時表示,農業部成立除了回應35年前所有農漁民的期待,更歡迎外界檢視新的組織架構能否讓農業往前走;例如,林務局未來變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將負責所有自然保育工作,期待大家檢視農業部能否解決氣候變遷、淨零排放等重要的問題。
520運動最大的影響,就是影響了整體農民運動的士氣。在李登輝這方面,身為農經專家出身,長年關心農業發展,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本土出身的總統,剛就任不久,就發生了如此嚴重的農民抗爭事件,對他來說無非是一件極為尷尬、也極為艱困的挑戰。
520農民運動總指揮林國華女兒、現任雲林縣古坑鄉鄉長林慧如今(10)日說,農業部組織法草案立法院初審通過,成立農業部「延遲了35年,我心中沒有很高興,實在延太久了」。面對農委會即將升格,她期許農業部在國家政策能有大哥領導地位,「不再是小弟」,以及政府能推動農業權入法、農業部辦公室南遷到農業大縣。